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腔北调蓟州话

(2009-02-24 12:47:19)
标签:

方言

口音

眼药

耠子

水筲

蓟州

文化

分类: 蓟州风物

蓟州人,家里来了人,都会热情地招呼对方:“谁啊?”“我。”“上我们家吃饭雷吧?我妈没歹家,我给你奏。”“明儿根中不?我掂着上内谁贪家吃且呢!”“吃啥且阿?”“棒则面插粥。”“我豆耐吃棒则面插粥。要不我也去吧 ”“中啊!豆怕不够咱解吃的。”“没事儿多插点不豆中了吗?”“中那你上贪家下坎儿的儿我们切吧!”蓟州人对这话再熟悉不过了。

语言是个万花筒,你怎么转,就怎么新鲜有意思。北方人听不懂南方话,南方人听不懂北方话,除了到对方的地域住久了,才能与人交流,否则人家夸你,可能你认为人家是在骂你,人家就是骂你,你可能还傻乎乎地笑。

生在蓟州,住在蓟州,喝着蓟州水,说着蓟州话,然而蓟州话在境内,也有地域口音的不同。蓟州北部山区乡镇与蓟州南部平原乡镇比较,口音不大一样,蓟州西部和东部的人群,口音略有差别。可以说,小小一个蓟州,方言相同,但口音却不同,人们的蓟州话一出,就知来自蓟州哪个乡镇的。

蓟州西部与三河县是邻居,所以在方言土语上与北京话相通较多。比如儿化音,人们都感觉是北京的专利,其实.蓟州这里也用得很多。用在名上,特别是农村,往往儿化音的多.“小二儿、小三儿、小珍儿、小琴儿、小秃儿”,儿化音能使人亲切.也能把凝重化为轻松。比如普通话里“做官、赚钱、娶亲”这样的正经事,在蓟州地区也能说得轻松。”当官儿、挣俩钱儿、娶媳妇儿。”有些儿化音起到转换意思的作用,”‘肉皮儿”指的是人的皮肤,“肉皮”就专指猪肉皮了,“上眼药”是说眼睛不好点几滴眼药,而“上眼药儿“则是说在头头面前说你的坏话,“穿小鞋”是指要穿小一点的鞋.而“穿小鞋儿”是说头头找你茬有意整人。这种丰富的地方语言应注意识别。在蓟州地区有些平民百姓说话有时也带出一些文词,比如“全是一家孙子辈的”说成“一爷公孙”,“遇到复杂事就糊涂了”。说成”傍观者清.沾事者迷”,对不同意见的反驳,说成“此言差矣”,这些都是当地的文化遗产。

蓟州北部与兴隆是邻居,所以下营、罗庄子一带的人,在语音方面除了一些字词的特殊读音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尾音下滑。大量采用描写说明法和比喻法构造词语,使得蓟州方言鲜明生动。如普通话中的“怀孕”、“发愁”、“麻雀”、“不挑食”,在蓟州话中分别为“双身子”、“嘬牙花子”、“老家贼”、“狼虎”。

蓟州东部与遵化、玉田接邻,从语音上看,蓟州一带的语音特点最明显的是一句话尾音上扬.以女孩为最,特别是问句。上扬在三度以上。像似唱歌这与唐山话相似。其实蓟州话与唐山话。就这么点鲜似。在俗语以及词语结构在语言发展的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民间俗语质朴简练,形象绰约,风趣诙谐。比如说家用水壶,俗称“掉子”,家用风箱叫“风掀”,农用犁叫“耠子”,理发叫“剃头”,河边叫“河沿”,水桶叫“水筲”,抹布叫“麻布”,把疑问词“什么”说成“啥”,“怎么” 叫“咋啦”,“这个”叫“那个”。构词方式也有一定的特点。使用重叠词很多,如,个个,揪揪。名词也使用重叠字,如蛐蛐,蝈蝈。在词尾加“子”也是许多人的说话习惯,如,棍子,小子,“麻涮子”。还有,被动句使用“被”字很少。把“被”字换成“给、受、挨、遭、叫、让、由”……许多动词的使用,加以比喻和修饰。如参加,叫“掺和掺和”,“摄个摄个”,“拿下来”叫“弄下来”。“打他”叫“收拾他”,“整人”叫“踩咕人”。

蓟州境内的南部临近宝坻、下仓一带部分村庄,语言就带有宝坻特点。诸如:“日头”或“日头老爷”为“太阳”,“当么间儿”为“中间”,“茅房”为“厕所”,“今儿个”或“支儿个”为“今天”,“ 昨儿个”或“列儿个”为“昨天”,“ 明儿个”为“明天”,“ 后儿个”为“后天”,“ 前儿个”为“前天”,“ 前半晌儿”为“上午”,“ 后半晌儿”为“下午”,“皮缸”为“一种大缸”,“洋取灯儿”为“火柴”,“小勺儿”为“羹匙”“褂子”为“上衣”,“棒子”为“玉米”,“转枝莲”为“向日葵”,“倭瓜”为“南瓜”等等。

蓟州人说话,出口的都是方言,外地人越听越糊涂,而本地人一听就明白。天文的,地理的,农事的,时令的,动物的,植物的,房舍器物的,吃的用的住的行的……凡是人们认知的事物,蓟州人都有相应的方言来述说。比如把“蜻蜓” 说成“妈灵”,“蚂蚱”说成“骂正”,“蝴蝶”说成“副帖儿”,“癞蛤蟆” 说成“老介”,“螳螂”说成“刀另”,“蝙蝠”说成“言败虎”,“壁虎”说成“蝎虎鲁兹” ,“母鸡”说成“草鸡”,“乌鸦”说成“老鸹”,“麻雀”说成是“家巧儿”等等,更有一些方言确让人有云里雾里的感觉,比如让听觉器官做着嗅觉器官的活儿,蓟州人常常把“闻闻味儿”说成“听听味儿”也颇让人费思量,但蓟州人已经习惯了这些方言表达的含义,也就闻言而知其义,见怪不怪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让一代代的蓟州人把方言传承得炉火纯青,外地人来到蓟州,听到蓟州话,再怎么手足无措,再怎么云里雾里,都得入乡随俗,都得研究蓟州人的文化,因为蓟州方言,语言活泼,俏皮,滑稽,幽默,蓟州话,让蓟州人在境内听起来感觉舒畅,离开蓟州境外,蓟州话又是一种地域的标签,无论走当那里,乡音让家乡的人倍感亲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