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译《论语》纠谬正名之十九

(2014-01-13 20:38:31)
标签:

正本清源正能量

文化

为实现《论语》译注标准化征求意见

所以开展世界性《论语》译注大讨论

子张第十九

 

【原文】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子张说:“士人见到国家危难能献出生命,见到有名利可得能想到大义,祭祀时能想到恭敬,临丧时能想到哀痛,大概就可以了。”

 

【原文】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wéi,下同)有,焉能为亡(wú,通“无”)?”

【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诚实真挚,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有,怎么能算无呢?

 

【原文】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yǔ)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yú),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yú),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说什么?”答道:“子夏说‘可交的就结交他,不可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不同于我听见的:君子既尊敬贤人又容纳众人,赞美善人又怜惜没有能力的人。我如果是大贤人啊,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事情?我如果不是贤人啊,别人将拒绝我,像这样凭什么拒绝别人呢?”

 

【原文】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nì),是以君子不为wéi也。”

【译文】子夏说:“即使小道,也一定有可看的东西在那里,然而达到远方恐怕行不通,因此君子不走小道。”

 

【原文】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ú,通“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hào)学也已矣。”

【译文】子夏说:“每天学到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完成的功课,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19·6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博地学习并且忠实于志向,恳切地向他人询问并且贴近实际思考,仁就在那里面了。”

 

【原文】19·7子夏曰:“百工居肆sì)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通往自己的仁德之道。”

 

【原文】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有了过错,一定会掩饰。”

 

【原文】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yǎnrán,即(jí)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子夏说:“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看他的样子庄重严肃,接近他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迅速而有气势。”

 

【原文】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子夏说:“君子要取得信任以后再犒劳众人,要是未取得信任,对方便以为是危害自己;君子要取得信任以后再提出诤言,要是未取得信任,对方便以为是毁谤自己。”

 

【原文】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yú)xiàn,通“限”),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子夏说:“大节上不逾越界限,小节上有点出入是情有可原的。”

 

【原文】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chuán焉,孰后倦(疑似“传”之误,拟读“chuán”,译文当“传授”解)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wū)也?有始有卒zú)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如果做些喷洒打扫接应对答迎进送退的事情,便是可以的,然而这只是末节。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对此怎么样呢?”子夏听见这话说:“噫!子游错了!君子传授圣贤的学说,哪个先传授给学生,哪个后传授给学生,比如在院子里种植花草树木,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传授圣贤的学说怎么可以诬蔑呢?能够按照次序有始有终传授圣贤学说的人,大概唯有圣人吧?”

 

【原文】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官做好了就要继续深造,学习好了就要任职实践。”

 

【原文】19·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子游说:“办理丧事向死者表达悲哀思念的感情就可以了。”

 

【原文】19·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wéi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尚未做到仁。”

 

【原文】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nányǔ)并为(wéi)仁矣。”

【译文】曾子说:“子张仪表堂堂,可是难以跟他一起实行仁德。”

 

【原文】19·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曾子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过,人的感情没有自动达到极点的。如果有的话一定是得知尊亲父母丧亡的消息吧!”

 

【原文】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nánnéng)也。”

【译文】曾子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过,孟庄子行孝,别的方面别人可以做到。他不更换父时的家臣和父时的政事,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原文】19·19孟氏使阳肤为wéi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āijīn而勿喜wùxǐ)。”

【译文】孟孙氏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迷失正道,民心散漫很久了。你如果弄清他们的案情,就应该对他们哀戚怜惜而不要沾沾自喜。”

 

【原文】19·20子贡曰:“纣zhòu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wù)居下流。天下之恶(è)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殷纣王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严重。因此君子厌恶居于下流地位。一旦居于下流地位天下的罪恶都会归罪在他身上。”

 

【原文】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gēng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像日食和月食在天空出现一样:有了过错,人们都能看见它;改了过错,人们都会仰视他。”

 

【原文】19·22卫公孙朝(cháo)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卫国公孙朝向子贡询问说:“孔子从哪里学习的知识?”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尚未失传,还在人间流传。贤能的人能够了解它的根本,不贤能的人只能了解它的末梢。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文王武王之道在那里的。我的老师对什么不学习?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原文】19·23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cháo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kuī)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rèn,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贤明。”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比如这围墙,我家的围墙达到肩膀,都可以看见美好的宫室和家院。老师家的围墙几丈高,如果找不到他家的大门进去,就看不见美好的宗庙和许多富丽堂皇的宫室。找到他家大门的人大概不多。既然这样,叔孙武叔先生的说法,不也当然吗?”

 

【原文】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wéi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毁谤孔子。子贡说:“不可以妄为!孔子是不可以毁谤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以逾越;孔子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逾越的。即使有人想自行断绝跟太阳和月亮的关系,难道对太阳和月亮有什么损伤吗?多半表明他不自量力罢了!”

 

【原文】19·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zhì,通“智”,下同),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dǎo,通“导”)之斯行,绥suí)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告诉子贡说:“你对孔子谦恭吧?孔子岂能比你贤明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可以表现出聪明,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不聪明,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呀!我的老师不可以赶得上,犹如天不可以搭梯子爬上去一样。我的老师如果治理国家,他所说的立于礼众人就立于礼,他引导众人大家就会跟着走,他安抚众人大家就会归顺,他发动众人大家就会和衷共济。老师他活着十分荣耀,老师他死了令人十分悲哀。像这样我凭什么可以赶得上老师呢?”

 

                    <论语>大辞典》编写委员会百位专家教授

                    主编 张玉卿(金 池) 执笔

                     2014113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