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滴...雨随笔散文文化 |
分类: 随笔 |
醉茶吟
诗文/一滴...雨(配图)
煮日烟火煎白云
秀水琴音炼痴嗔
凝香故知念清露
流霞洗尽醉尘心
《茶可百味,百味由心》文/一滴…雨
俗话说“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而中国茶道,渊源流长,其博大精深堪称谓“国粹”茶文化包罗万象,其中有茶道、茶艺、茶食、茶疗、更有茶文、茶诗等等……可谓花样繁多,举不胜数,国人把茶研究的可谓是畅快淋漓精透深刻。
“茶道”是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赏、闻、饮、来增进人们的友谊,并修心修德,陶冶情操。听茶师讲茶道,是一种享受。若再观摩他们表演的手法和动作,那更是一种生动化的视觉享受。那种行如流水,动如脱兔的快和敏捷让杯内之水无形中多了些韵味和遐想,听一番娓娓道来的手法讲解,什么“蜻蜓点水、韩信点兵、过关斩将……”等等,让人聆听和观赏这些美妙的令人赞叹的词汇,和熟练的手法的动态展示,大家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欣赏茶艺,领略茶道,是把一种氛围的烘托,把喝的欲望给点缀成了艺术,也就是所谓的“茶艺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来源于自然,而若去讲究的水质,那自然用纯正的山泉水最佳,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茶是茶客的知音,是那一凝眸的邂逅和温存,是醉意熏熏时最清醒的念想,当你擎一杯暖茶,溶于青山绿水,则天人合一,飘然欲仙。
对于‘茶’属于雅俗共赏,百姓可品、可饮,但问题就是在这个“饮”与“品”上,对于普通人来说“茶”无非是一些略带苦味甚至香味的叶片,放进滚烫的水里,泡制一会就可以喝的水,这种水比白开水要多了些味觉,让人感觉清爽或者能开胃。总之喝它肯定要比白开水要强些,至于“品”该如何去“品”?是浓度还是感觉?这恐怕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
而器具通常也是要有讲究,瓷与砂是不同的,好茶要有相媲美的壶来泡,那样喝起来味道会更醇,更香!紫砂壶泡制的多为工夫茶,细细啜,慢慢品,很小的碗,估计老百姓要是渴了宁肯去灌一大碗白开水,也不会去动那小碗的念头,那实在是浪费时间,因为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心情去品评,因为生活不会象想象中的那么惬意!因为家里的柴米油盐等着他微薄的薪水来筹办。所以在这样看来不是老百姓不懂不学茶道,而是生活让他们放弃了这种类似高贵和奢侈的“品”,生活让他们觉得还是实实在在的好!
“人生百味百味如茶”“茶禅一味”实则借茶悟佛一种净化心灵的途径,人生是要有酸甜苦辣方可圆满,所谓“百味”是由心生,浓淡由心,苦乐由心……在所有的际遇中,你可能会遇到一味令你难忘的茶,过程或许很简单,但它能带给你无限的生机与快乐!能让你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味道,能让你不再感觉孤单寂寥,也许结果并不重要,只要心灵的相拥就可以了!这样的茶不可多得,不可多饮,要用心品味。
“喝茶如品人生”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你需放下,把所有烦恼置于杯中,把忙碌也暂且搁置,静静地领略杯中人生,去品味它所蕴涵的文化,去领略淡定的快乐……
要想达到纯和境界“外息诸缘,内心无端”。恐怕也是一件难事,但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茶的艺术来融入社会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真正的茶道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