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灵枢序

(2020-10-06 12:32:22)
标签:

清.张志聪《黄帝内经

分类: 古藉整理

.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  灵枢序    

先儒有云(过去有学问的人说):经传而经亡(经书在传承过程中经文的原旨逐渐地在消失)。非经亡也,亡于传经者之精以粗求之,深而以浅視之(此为代词。即经书)(此为语助词)失其旨归(这並非是经书的原旨消失,而是由于传承经书的人没有精心、深入地探求,而是粗枝大叶,肤浅地理解,而导致了没有回归到原旨所造成的)也。《灵》《素》之为烈于天下也,千百年于兹(《灵枢》、《素问》所以显赫于天下,千百多年来还流传于此)矣。然余尝考《汉.艺文志》曰(然而我曾经查考《汉书.艺文志》说),《黄帝内经》一十八卷,而《灵枢》居其九,《素问》亦居其九。昔人谓先《灵枢》而后《素问》者何也(《黄帝内经十八卷》,其中《灵枢》居九卷,《素问》也居九卷。过去有人说先有《灵枢》而后有《素问》那是什么原因呢)?盖以《素问》为世人病所由生也(那是《素问》所论述的是人所以生的原因)。病所生而弗慎之,则无以防其流(由于不谨慎而病所以生,那末也无法防止向坏的方向变化)。故篇中所載阴阳寒暑之所从(所以篇中记载了要顺从阴阳寒暑的变化),饮食居处之所摄(珍摄饮食、居住及环境),五运生制之所由胜复(五行相生相尅的关系),六气时序之所由逆从(顺从还是违背了风、寒、暑、湿、燥、火等原因所导致的),靡弗从其本而谨制之(没有不从其根本上找其原因而谨慎地去制止它),以示人维持,而生人之患微矣(用以告示人们维护,不致失坠,那么导致人得病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若《灵枢》为世人病所由治也(如果《灵枢》是论述人患病后治疗的方法)。病既生而弗治之,则无以通其源(病己经生成,而不能治疗它,那是由于还没有掌握病的根源)。故本经所论营卫血气之道路(所以本书论述的是营卫气血运行的道路),经脉藏府之贯通(经络藏府的相互贯通),天地岁时之所由法(根据天地、四时、八节等等的规律),音律风野之所由分(根据五音、八风、九野的区分等等),靡弗藉其针而开导之(没有不依靠金针去开泄,导引的),以明理之本始,而惠世之泽长矣(把明白医理作为治疗的根本,那么,惠及世人的恩泽就久远了)。是(因此)《灵枢》《素问》为万世所永赖(《灵枢》、《素问》就成为了万世治病所依靠的经书),靡有息也(没有停止过)。故本经曰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而三才之道大备。是以人气流行上应日,行于二十八宿之度,又应月之盈亏,以合海水之消长(所以本经所论述的人要与天地相参照,与日月相呼应,这样,天、地、人相应的规律就完善了。由于这样,人气在体内的运行,上与太阳相符合,行在二十八星宿的法度,又相应月的圆缺,海水的涨消)。且以十二经脉、藏府,外合于百川汇集之水,咸相符也(並且以十二经脉、五脏六府与江河湖海,全部都相符)。故本经八十一篇,以应九九之数,合三才之道,三而三之,成九九八十一篇(所以本经八十一,用以相应九、九,八十一,这个数,符合天、地、人的规律,三乘三,为九,九乘以九,便成了八十一)。其理广大,其道渊微(其中机理广大,包含的道理深奥而且精细),传竹帛而使万世黎民不罹灾眚之患者(写在竹简、丝帛流传下去,让后代百姓不受病災之苦),孰不赖此经也哉(怎么能说不依赖这灵枢吗)!乃自皇甫士安类为《甲乙针经》(由于皇甫谧把《灵枢》归入了《甲乙经》),而玄台马氏又专言针而昩理(而马蒔的《注证发微》专述针法,把重要的理论埋没了),俾后世遂指是铨为针传而忽之(使后来的人认为《灵枢》论述的仅仅是針刺而忽视了它),而是经几为赘旈矣(由于这些原因,本书几乎成了多余的装饰品了)。余悯圣经之失传(我怜恤圣经的失传),惧后学之沿习(害怕后来的学习者相沿成习),遂忘愚昧(于是忘掉了自己的愚昧),《素问》注疏告竣(《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竣工后),复藉同学诸公(又借靠同学、同事),举(拿起)《灵枢》而诠释之(《灵枢》详细解释)。因知经意深微,旨趣层折,一字一理,确有指归(由于我知道经意的深奥、精细,宗旨意义趣味,层迭曲折,一字一种解释,明确地落实到实处)。以理会针,因针悟证(根据理论,领会针法,从所针刺上,明白这是什么病证),殚心研虑(竭尽心血地钻研),鸡鸣风雨,未敢少休,庶几藉是可告无罪乎(起早摸黒,不敢休息)?俾后之人读《素问》而严病之所以起(让后来人读了《素问》,治病时可让重病者因此而恢复健康),读《灵枢》而识病之所以瘳(读了《灵枢》,懂得病之所以能治愈的原因),则藏府可以贯通,经脉可以出入(藏府可以相互贯通,经脉可以任意出入),三才可以合道,九针可以同法(天、地、人可以合并论述,九针可以同一法则),察形气可以知生死寿夭之源(察看病者形体和气色,可以掌握人的生、死、长寿、夭折的根源),观容色可以辨邪正美恶之类(察看容貌、气色,可以辨别邪气,正气好恶的区别)。且也因九针而悟《洛书》之妙理,分小针而并识《河图》之微情(並且由于九针而领会《洛书》奇妙的道理,区分小针并且可以懂得河图深奥的道理),则前民用而范围不过者,大易之传统乎是矣(那末以前不超过民用范围,由于遵循了《周易》的原因),则利民生而裁成不遗者,坟典之传亦统乎是矣(那么利民生而编辑没有遗失的地方,这是三坟五典的传承也是这样的),敢以质之天下后世之同学者(敢以此书让天下后世的同学中医的人来评断),亦或有以谅(理解)余之灌灌也夫(我的情意恳切呀)

 

                                      康熙壬子葵夏(七月) 钱塘 张隐庵(张志聰)书于西冷怡堂


 大女儿给我买了一套《黄帝内经集注》上下册。《内经集注》我书架上有,其序己经翻译过了。《灵枢》序没有翻译过。昨天起抄好序言后,边翻字典边翻译,主要是操练我的医古文底子。昨日大半天,今天时间将至下午一点,匆匆发文是希望喜欢医古文的朋友们邦助我捉错,纠错,借此共同提高医古文水平。谢谢您了!                      七品郎中  手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