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影节上,《芳华》导演冯小刚携身穿绿色军服的“素颜冯女郎”等剧组主创走红毯格外引人瞩目。且不说特立独行的冯导起用原生态新人,也不议定档国庆上映的影片会有啥期待。上周末到了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的拍摄现场,还真让我穿越到了那久远而又熟悉的年代。

电影《芳华》讲述了一群正值青春芳华、满怀理想的文工团成员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的故事。今年1月5日,冯小刚新片《芳华》就在这里正式开机。

据说《芳华》的拍摄地耗资3500万搭建,还原了冯小刚记忆中70年代部队文工团大院的模样。影片摄影师罗攀希望拍摄不需通过后期做旧,而是能以真实的手段展示这段真实记忆。因此,在电影公社民国街园区旁边才有了这座“文工团大院”。

在我小时候住过的“大院”大多是从大户人家或旧时府第“接收”过来的。而我觉得,影片里的“文工团”大院更像是一座南国华侨的墅园。

大门一侧的“人民邮电”营业厅是当年文工团员期盼家书的寄托和与外面世界的纽带。除了邮电所,对面的军人服务社应该是兵哥兵姐最佳的消费场所了

文工团大院的门前彩旗猎猎,给人“万里山河一片红”的感觉。

进入大门,迎面望见巨大的毛泽东画像,瞬间把我拉回到那特殊的火红年代。

营区到处是大红标题,渲染了当年的政治空气。

大院里竟然有那么漂亮的游泳池,我还真不敢想像,那时的俊男美女们在池中戏水的样子是不是也很青涩。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文工团靠啥保卫?!


“部队文工团排练厅小舞台”虽然空无一人,当我步入大厅,耳畔仿佛回响起当年那些青葱少年天天发出的生活交响。

排练场景(图片翻拍)

上世纪中叶的电影海报,《庐山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景区摊点摆放的“文革”印记浓厚的茶缸,演变成旅游纪念品。
一句“整过容的免谈”让我们对《芳华》多了一份念想。徜徉久违的军营大院寻找过往的记忆。如今的片场成了旅游景点,光看以舞者的双脚为主体的海报显然不够,到实地走走相信会更加印象深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