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 端午节:鼓浪屿“小联合国”世界杯足球赛

标签:
原创摄影图片博客厦门蜀人鼓浪屿足球宝贝 |
分类: 世象坊潭 |
踢哪个球
黑旋风
女教头,指点江山?!
这球算进吗
中国足球式“站”位
太太啦啦队
这位老兄是该健身健身
美女足球宝贝
看台上的风景
天气太热,每个球队休息的凉棚下都有一个大大的冰震饮料桶
下面这男女对上眼了?!
【历史钩沉】 如今比赛场地当年华人难进
鼓浪屿称得上是中国近代足球的发祥地之一。1898年2月28日,英国牧师山雅各在鼓浪屿创办了英华书院,也把足球带进鼓浪屿。
据英华老校友邱玉崐老先生回忆,英华书院成立的当天,英华足球队也同时成立了。那时的英华球员,可以在鼓浪屿的大街小巷上随意踢球,可是,直到1941年前,有一个地方是英华足球队绝对不能去的,它叫“番仔球埔”,也就是昨日进行比赛的马约翰体育场。这个球场的门口,据说曾长期挂着一面写着“Not dog allowed”的牌子。这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一样,深深刺激着中国人的自尊心。
尽管伴随着屈辱,但这些外国人的到来,确实为鼓浪屿日后成为福建足球圣地打下了基础:英华书院后来发展成了足球强校厦门二中;鼓浪屿人马约翰是著名的“约翰辫子军”的主力,后来被尊为中国体坛泰斗;鼓浪屿人何永三后来成为了菲律宾国家队的总教练……
“文革开始前,福建队90%是厦门人,其中70%是鼓浪屿人。”著名教练何永三如是说。昔日的“番仔球埔”,如今开踢厦门版“世界杯”,既见证了中国民族的自强崛起,也展示了鼓浪屿海纳百川的包容。
敬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