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夜
登 高
---游福建平和县灵通岩札记
气温骤降,原本想猫在家里度过元旦的。午时,文友阿敏来电邀我和太太晚上一起去爬山,目标是位于闽粤交界的平和县灵通岩。
夜里登高倒是件蛮刺激的事,况且这样的经历,还只是在12年前的一次合成演习中,一肩挎着手枪一肩背着相机参加夜行军时兴奋过一把。于是,我欣然入伙。
灵通山素有险峰、奇石、云雾、清泉、幽谷、迷洞之神秀。古人诗誉:“谁云闽山无胜境,此峰秀特峙南天”。也许是“包装”的欠缺,抑或是交通的缘故,这座藏在深闺人少知的名山,很难有“人满扎堆”噪杂,更多的是一种恬静甚或近于荒寂。
一路上,乡野的芬芳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在辖地大溪镇政府吃完风味热汤后,夜幕已沉。答谢了热情的主人,我们向深山开拔。翻过弯延的山岗,在高海拔的停车场稍作修整,我们这些并不年轻的8对夫妻,便都按捺不住,疾步拥向山门。
(蛙石鸣天)
抬头望着仿佛触手可及的满天繁星,犹如置身仙境,有人孩子般地举手跳跃,像要兑现当年“摘下星星送爱人”的承诺。乍一看,将要下榻的“灵通山庄”以及山脚下散落的圆形土楼里露出的灯光,时隐时现,好似簇簇星星,连成一片,煞是迷离。
开始登攀,一行人循着3盏便携式“通士达”应急灯泛出的亮光,沿着依山势铺就的石阶向上攀。四周漆黑,我和太太也籍着夜幕的障眼,久违地牵手漫步,那份浪漫勾起了尘封已远的温馨记忆里。
(睡美人)
而这样的享受只停留了很短,渐渐地大伙都露出疲态,裹着厚重的御寒冬服和愈加发沉的背囊,双腿像是灌了铅似地举步难移。于是,有人慢慢的被拉在后头,我们只好地松风亭歇脚。此时,额头沁着汗珠的游伴方觉得凉意袭人。不敢太久逗留,和着跑了调的歌声,继续前行。
夜是那么的静谧,峡谷溪间蛙鸣悦耳,婆娑松林沙沙作响。想想,若没有这样的远足,也许此时我们中的不少人正挤着掩饰不情愿的脸部肌肉,陪笑地“应酬”于灯红酒绿。虽然有点高山缺氧和体力透支,但却能感悟出一丝远离都市喧嚣的解脱之快。
(大写的“灵”)
就要到达半山腰海拔近千米的灵通寺,而等着我们的,是一段近乎90度的陡壁,这条被美名为“云梯取月”的石级路阶,传说是当年何仙姑沿着山谷踏石成阶。攀援而上,犹如上天揽月,真是上天无路,灵通有梯。
入了寺门,好客的山里人沏好香茗迎候,品着甘淳的清茶,双唇甜润,几近趴下的我马上又来了生气。环顾身后的岩壁上挂着晶莹的冰凌,溢着刺骨的寒意,而刚刚经历了近一个小时星夜登高的我们,心里却流淌着浓浓的暖和。
(偶的这篇拙作登在1月14日《中国保险报》副刊)
(一览众山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