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草原》(老舍)教学设计
(2010-12-08 11:28:37)
标签:
小丘老舍先生景色句子 |
分类: 教育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1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草原静态的美。
2.背诵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各位同学,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迷人的风光片,请大家仔细欣赏,观看后请些同学谈谈感受,好吗?问:片子里展示的是什么景色?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着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漫赏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课文。边读边思考。
投影出示:
提示 1 请划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 2 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草原的什么? |
2.检查自学情况。
(!)读生词,解决不懂的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结:老舍先生给我们介绍了草原上景色的美,还有草原上热情的人们。(板书)
三、精讲课文,合作探究。
讲读第一段。
1.练读、思考:那草原的景色美在哪呢?我们快马加鞭,快快寻找美丽的景点吧!你认为哪句写的景色最美?
(1)自由找出好句,并读出来。
(2)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比一比谁读得好,读得比唱还好。我们看一下阅读提示。
投影出示:
阅读提示 1 你欣赏的句子描写了草原的什么美?它让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 这些句子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
(3)学生练读。
2.精读、想象:我们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来朗读,欣赏草原的美。(抓住重点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1)读描写草原天空的句子,说体会。
重点理解带点词:“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读描写天底下景色的句子,说体会。
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重点理解“一碧千里”)
A.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一碧千里”?“碧”是形容青草的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B.大家想看看一碧千里的草原吗?(课件展示)
C.那满眼无边的青草,为什么又不给人以茫茫的感觉呢?
展示:“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轻轻流入云际。”
过渡:放眼天底,草原一碧千里,这是何等壮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3)读描写小丘的句子,说体会。
A.这段话里哪个句子写小丘?谁来读读?
展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师相机引导:小丘有什么特点?课件比较展示理解柔美、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在国画中用颜色来润湿出事物的形象轮廓,用色彩的浓淡表示阴阳面,不具体勾出事物的轮廓。(老师板书:柔美、渲染)“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C.小结:说得真好,柔美的小丘令人过目难忘,流连忘返,让我们把这美景记在脑中,全班齐读。
(4)读描写羊群的句子,说体会。
A.展示:同学们,你们看,一碧千里的大草原,静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到处是柔美的小丘,青青的绿草,还有什么呢?谁能把小丘上的羊群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B.小结: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读一读,想象一下草原的美。生读。
(1)面对这样的美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此刻老舍先生又有什么感受?来,谁来读一读。
生读。
生:我觉得小牛和骏马在回味小时玩水的乐趣。
生:在回味着草原美丽的景色。
师:什么景色?
生:宽阔的草原,美丽的景色。
师:草原上的乐趣是——
生:无限的,说也说不完。
四、总结。
出示: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羊群(),那些小丘()。
五、拓展。
美丽的草原都给大家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互说)
生:我想变成一头牛,躺在美丽的草原上。
生:我想变成一只小鸟,那样我会飞到蒙古大草原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