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户外游戏行为特点的分析

(2010-01-12 21:04:41)
标签:

户外游戏、特点

教育

分类: 原创博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在我国日益城镇化的今天,幼儿呆在室内的时间太长了,能够接触到泥土、昆虫这些大自然事物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如何让孩子能有机会亲近自然,并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除了努力把走进自然的理念渗透在课程中内,还应积极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走入田野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

一、户外场地的描述

    户外游戏活动就是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来进行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场地以矩形或不规则形较为理想。在同等条件下(如使用的器材相同,器材放置的位置相同等),矩形或不规则形的户外活动场地比正方形的场地具有较好的空间品质,较容易被规划和安排。下面就以贴近自然地户外活动环境-----林间幼儿园为例。

    这里没有房屋、围墙,教师在树林里对幼儿进行没有教室的幼儿教育。他们组织幼儿在草地上散步、观察动植物,在这些直接投入大自然怀抱的野外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独创性和运动能力。

    幼儿们可以在林子里跑来跑去,可以一起做游戏,或个人自由活动,做手工、捡树枝、玩石子、堆泥沙;有喜欢爬树、赛跑的幼儿;也有乐于观察蚂蚁、蜗牛的昆虫迷。他们玩的非常开心,既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这样的户外游戏能让每个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使每个幼儿能做到:第一对新鲜事物与事件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第二热爱生命;第三喜欢并欣赏美丽、整洁、和谐、有序的环境,热爱自然,关心环境。

二、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分析

1、 多样性的特点。园内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坪、沙地、水沟以及花草树木基本上都是原生态的,孩子们可以在自然中尽情嬉戏。户外的玩具如秋千、独木桥、摇马、跷跷板等都是原木做成的,木屑地、草地和沙地都是真实自然的。活动场地上放置了许多任由孩子们搬动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如旧轮胎、木板、梯子等。

    教师带着幼儿走入田野里,让他们认识田野里的动植物,探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四季的气候变化。教师常常通过一些游戏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自然,如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了解小青蛙的成长过程;如让孩子们扮演植物的各个部分,体验植物如何从土壤里汲取养分,如何抵抗昆虫的入侵……就这样,幼儿园通过“田野教学法”诱导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兴趣,教给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自主性的特点。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对幼儿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

    在这里,幼儿可以几个和个别活动为主,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捉迷藏、钓毛毛虫、抓蝴蝶,可以画画。教师除了随时解答幼儿游戏中的各种“为什么”之外,更多的精力则放在安全工作上。没有过多的管束也就不存在压抑心理,也很少生病。

3、 幼儿处于科学探索意识的萌芽状态。

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使每个幼儿能做到:第一、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活动;第二、用适宜的感官去感知和了解新鲜事物;第三、准确使用并照管好科学活动设备(如放大镜、磅秤等);第四、运用数量化的方法进行观察(如点数、测量);第五、区分物体、事件和现象之间的相似、差异和变化;第六、对材料、事件和现象进行分类,并解释理由;第七、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预测、收集数据);第八、乐于与同伴一起交流信息并欣赏他人的观点;第九、熟悉和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科学过程中有以下共同的行为类型:观察、交流、比较、组织、建立联系、推断、运用等。

 户外游戏行为,体现着效法自然,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正如中国“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先生所说:“没有孩子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的。如果他们漠然,那是现代都市生活对童心的歪曲。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