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拉松“轶事”多多

(2008-05-29 16:52:18)
标签:

马拉松

奥运会

体育

分类: 一些学究—读书悟…

1.马拉松的起源

    马拉松的起源,得从第二次希波战争说起。第一次希波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92年,可当时强盛的波斯人在爱琴海遭到飓风袭击,300艘战舰,20000多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波斯大军还未开到古希腊就已经惨败了,也许是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保佑希腊,这次侵略希腊的军事行动不得不半途而废。

    两年以后,波斯人卷土重来,这次他们顺利通过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处境险恶的雅典,一面紧密动员,加强戒备,一面派当时的长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远的斯巴达城邦求助。这位长跑健将以惊人的速度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便到达斯巴达(不明白他当时为什么不骑马)。按照房龙的说法,当时的斯巴达人因为嫉妒雅典人而拒绝出兵。雅典人听到斯巴达人不出兵的消息后,他们并不气馁,他们立即把全体公民组织起来,甚至奴隶也编入军队,赶往马拉松,占据有利地形。

    这次战争进行的异常惨烈,最终希腊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公元前490年9月12日,这是决战的日子,希腊将军米太亚得对将士做战斗动员,他说:“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他激动人心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顺利在望,米太亚得急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选中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传送消息。这位长跑能手当时已受了伤,并且不久前去过遥远的斯巴达,但为了让同胞们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拚命奔跑,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已经奄奄一息了,他激动地说到:“我们胜利啦!”就再也没有醒来。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

 

2.马拉松之最

    第一个马拉松冠军: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共有17名运动员参加了马拉松项目,其中13名是希腊人,最终希腊乡村邮递员路易斯以2小时58分50秒的成绩第一次用不到3小时的时间跑完了正式的马拉松赛(当时马拉松的全程为42公里200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马拉松冠军,值得说明的是,这也是参赛人数占大多数的东道主希腊在这次奥运会上的第一个冠军。

    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

    第一次设立女子马拉松是在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当时美国人贝努瓦(Joan Benoit)成为了首位夺得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的选手。

    马拉松世界记录:在2007年9月30日进行的柏林马拉松赛上,34岁的埃塞俄比亚名将格布雷塞拉西以2小时4分26秒的成绩创造了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英国女子长跑名将拉德克利夫(Paula Radcliffe,生于1973年12月17日)于2003年4月13日,在伦敦跑出2小时15分25秒的马拉松成绩,为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

   

3.用54年跑完马拉松的日本名将金粟四三

    1912年的斯德歌尔摩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遇上大热天。金粟四三跑在队伍的后面,途中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个瑞典观众在喝桔子汁。骄阳似火,金粟四三又渴又累,于是就本能地朝那个喝桔汁的观众走去。尽管语言不通,但他还是很快得到了瑞典人给他的桔汁,并在人家的房子里痛快地睡了一觉,醒来时,马拉松比赛早已结束。所有中途弃赛的运动员都登记在册,惟独没人知道金粟四三的下落。警方四处寻找,金粟失踪的消息还见了报,直到他第二天归队,事情才告一段落。

    1966年,76岁高龄的金粟四三到瑞典旧地重游。他从1912年自己放弃比赛的那个地方向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场走去,终于到达了想象中的终点。从他1912年参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开始,整整过了54年8个月6天8小时32分20秒3,他才算完成这项赛事。记者纷纷祝贺他创造了一个非凡的“马拉松纪录”。

    后来金素四三以亚洲人的从容的微笑说:“一个人迟早会达到他的目标。” 

    同是在这届奥运会马拉松赛上,21岁的葡萄牙选手弗兰西斯科·拉扎罗在快到终点时因为中暑而晕倒,在被紧急送往医院后的第二天离开了人世。他成为奥运会马拉松历史上不幸身亡的第一个运动员。 

 

4.赤脚获得马拉松冠军的阿贝贝·比基拉

    1960年8月25日,第17届奥运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当时,美国是当仁不让的田径第一大国,而埃塞俄比亚还未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贝基拉更是无名小卒。

    本届奥运会马拉松赛跑的起点设在有古罗马色彩的潘昂运动场。人们惊奇的发现一位埃塞俄比亚选手赤着脚。这本来是违返规则的,因为运动员在比马拉松“轶事”多多赛时应当穿鞋。但是东道主意大利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那个东非高原国家(当时叫阿比西尼亚)打过仗,深知非洲人的习惯,也就没有过于认真。阿贝贝一直跑在第三、四位。20公里以后,摩洛哥选手拉迪一直领跑,阿贝贝紧跟其后。离终点还有5000米时,尼斯卡宁对阿贝贝说:“冲过去!”结果阿贝贝以2小时15分16秒2第一个到达终点,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获得金牌。第二天,“赤脚大仙”成为全球报纸上最热门的新闻。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转眼即至,贝基拉作为旗手率领埃塞俄比亚体育代表团入场,这对他而言,是一份莫大的荣誉。10月21日下午1点,来自35个国家的68名马拉松选手从东京国立体育场起跑。“赤脚大仙”不再赤脚,他穿上了一双跑鞋,但速度却一如既往地令人惊叹,2小时12分11秒2,贝基拉再破奥运会纪录,并开创了蝉联马拉松冠军的先例。

    1968年,阿贝贝因为车祸身受重伤,虽然性命保住了,可他却失去了双腿。从此,阿贝贝靠轮椅代步。但他并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如果上帝允许的话,我还要参加比赛。”后来,他真的参加了比赛,以惊人的毅力参加了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国际伤残人运动会的射箭比赛,再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1973年10月25日,阿贝贝·比基拉与世长辞。有七万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这是有史以来为一个运动员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追悼会。

 

5.马拉松赛中迷路的运动员

    这是第二届奥运会上的事。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召开。马拉松比赛当天,气温高达39摄氏度,这导致13位参赛运动员中只有7位跑完全程。比赛起点设在一个跑马场内,而赛程则是绕巴黎市区一圈。这样的安排使法国运动员占尽先机。凭借对巴黎地形的了解,东道主选手们可以在跑马场与折返点之间选择最近的路线,节省不少时间,结果,法国运动员包揽了前三名。

    许多外国运动员却因道路不熟跑了不少冤枉路。瑞典选手法斯特原本一路领先,但却中途迷路,加之一位糊涂的警察给他指错了方向,因而绕了一大段弯路,只取得第四名的成绩。顺便说一句,那位警察在赛后听说此事后极度内疚,自杀身亡。

   

6.时隔12年后才被承认的马拉松冠军希托

    还是第二届奥运会,虽然瑞典人法斯特迷路了,但美国选手亚瑟的委屈更大。从比赛后半程起,亚瑟始终领先,然而当他到达终点时,却被告知只获得第五名。亚瑟颇感费解地说:“我在后半程一直处于领跑位置,而且从没看到有人超过我,那些人究竟是怎么跑到我前面的呢?”除了亚瑟的抗议外,一些人还证实看到金牌获得者、法国人希托和另几名选手在抄近路比赛时还乘坐马车。这些质疑使得本届奥运会的马拉松金牌归属长期未能确定。直到12年后,希托才被认定为冠军。

 

7.偷吃苹果最终只得第四名

    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的赛场上,古巴马拉松选手费利克斯·卡哈尔一战成名。这并不是因为他在8月30日的决赛中取得了多么好的成绩,而是因为比赛前后围绕在他身边的趣事实在太多了。卡哈尔是一名哈瓦那的邮差,受资助来到圣路易斯奥运会的马拉松赛场上。由于从来没有参加过马拉松赛,卡哈尔穿着长袖衬衫、长裤和笨重的皮靴。“这怎么能比赛呢?”人们觉得奇怪。临跑前他急中生智,借来剪刀,临时给他剪短了袖子和裤管,还给他借来一双轻便的鞋子。就这样,首次参赛的卡哈尔上路了。

    一开始,卡哈尔保持在队伍的前列,他甚至被认为最有希望登上领奖台。可是,中途的一个苹果园使他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由于不懂规则,饥渴难耐的卡哈尔跑进了路边的果园,吃了几个青苹果。结果,正是因为在苹果园中耽搁了时间,他被后面的运动员超过。接下来尽管他又重新上路,但最终只获得了第四名。

8.靠“欺骗”获得的马拉松冠军

    由于前几届奥运会的不成熟性,引出了很多很多的趣闻。还是在第三届圣路易斯奥运会的马拉松赛中,美国洛茨首先到达终点,刚获金牌便被揭发出在途中偷乘汽车17公里,冠军即由美国另一名选手希克斯获得。但希克斯后来也被揭露在离终点7英里时注射了两针药剂和引用了1杯法国白兰地。不过当时并没有兴奋剂限制,谁也没办法。洛茨的搭车闹剧和希克斯靠服用兴奋剂获得金牌,被希腊人认为是对本民族视为永恒骄傲的马拉松的一种羞辱。

    顺便说一句,本届奥运会历时145天,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又一次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运动会。

 

9.马拉松中著名的“多兰多·皮耶特里事件”

    1908年伦敦奥运会举行的时候,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善,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比赛的距离。英国王室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比赛的起点设在离伦敦大约42公里的温莎堡,比赛的全程为42.195公里。前面已经说过,本次奥运会上的这个马拉松距离成为国际田联确定的标准距离。之所以要加上195米,是为了让选手们跑进伦敦的白城运动场后能在王室成员前冲过终点,方便他们的观看。

  现场观众与王室成员一道亲眼目睹了一幕戏剧性的冲刺场面,即著名的“多兰多·皮耶特里事件”。意大利选手多兰多·皮耶特里第一个跑进运动场,但却因为体力不支5次摔倒。比赛官员出于关心把他扶起,使他最终能冲过终点。尽管当时这种帮助是很有必要的,但却令这名不走运的意大利人丢掉了一枚奥运金牌。当时第二个冲过终点的运动员美国选手约翰·海耶斯向裁判投诉对手并得到支持,海耶斯就这样当上了奥运冠军。

  事后,英国女王向皮耶特里颁发了一个特制的金杯。尽管与金牌失之交臂,这位意大利人还是成为奥运史上家喻户晓的名人。

 

10.因观众捣乱而丧失马拉松金牌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一路领先的巴西选手万德雷·德利马在距离终点6公里处突遭袭击——擅长搅局的爱尔兰失业牧师突然冲进赛道,抓住德利马并将他推到路边的人群中。尽管闹事者很快被制服,德利马也迅速回到比赛中,但他的竞技状态已大受影响。

  遭受如此突袭后,德利马已经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冷静。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他不时提心吊胆地回头张望以防不测,技术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只获得铜牌。对于这样的变故,德利马显得无法接受,而巴西田径联合会事后也曾呼吁为他补发一枚金牌,使他享受并列冠军的荣誉,但这一请求被拒绝。

 

…………

 

   马拉松,注定是奥运会上永远的“多茴香”,有奇迹有光荣,也有耻辱与痛伤。

   

 

本博关于奥运会的相关文章《追忆百年悲壮,展望百天自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