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行业每周评论(4.9-4.13)
1、
根据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1-3月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4577.4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其中出口2520.9
亿美元,增长27.8%;进口2056.5 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顺差464.38
亿美元,增长近100%。
从当月的数据看,3 月份出口额834.3 亿美元,同比增长仅6.9%,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44.8 个百分点;进口765.6 亿美元,增长14.5%,增速较上月上升1.4 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仅68.7亿美元,不但远低于上月237.6 亿美元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2、3 月份的贸易顺差增速大幅下滑的原因分析:
1)表明看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长的明显回落所致。
和2月份相比3月份的出口只增长了6.9%,这是自2002 年3 月以来的新低。从海关总署公布的重点出口商品量、值的变化看,原油、未锻轧铝、煤以及彩电出口量出现大幅下降,分别为-70.3%、-51%、-31.9%和-50.7%,呈负增长。政府取消和降低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有所显现。
(1)煤炭出口较少固然与退税率调整有关,另一方面,由于中煤集团在新财年开始定价尚未确定之际,暂停对日韩这两个主要目的国的出口,影响了煤炭的出口增长;(2)未锻轧铝(电解铝)下降是政府限制高耗能、附加值产品出口政策的结果,但因国内产能过剩,很大可能会转换为铝材的形式出口;(3)彩电出口量减少很多,但出口额的下降幅度却非常有限,显示出明显的产品升级迹象,说明其出口正处于升级过程,同时3 月份也是家电产品需求淡季;(4)钢材和钢坯出口仍然强劲,3 月份又实现118.4%和98.1%的出口量增长,而出口额增长达到154.3%和142.2%,反映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至少从中短期而言,价格的增长使取消出口退税对钢铁行业的影响相对有限。因此,我们判断,3 月份单月出口波动有其短期因素,能否持续,仍需要观察。
2)顺差下降是“国家严查出口虚增”的结果。
从取消配额的近两年看,2005年3月纺织品服装出口80.5亿美元,2006年3月份105.4亿美元,而2007年3月份的79.75亿美元,均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一种观点认为,3月份纺织出口下降是出口商为避免今后出口退税下调,因此“抢关出口”造成的。“抢关出口”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跌幅。何况企业生产基本是均衡的,2月又有春节长假。不生产出来怎么卖? 3月份纺织出口下降正是“国家严查出口虚增”(或其威慑力量)的结果!
3)很多出口商为了避免增值税退税下调,提前在二月份抢先完成了大量的出口订单。
为了解决出口贸易顺差过大给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出口产品不合理以及避免贸易摩擦等问题,国家机关已经把调控贸易收支失衡作为今年的重要宏观调控,而出口退税下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手段。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出口商已经把出口时间提前至2月以前。1、2月份的出口增长分别为33%和51.7%,这已经印证了这个观点。
4)中国的春节靠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007年春节在2月下旬,所以长假时间比较靠后,这导致了今年前2个月出口增速猛增,而3月份出口增速下降。
5)外部因素不可排除。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以及外部经济的放缓是主要原因之一。3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出口增速由2月份的45.6%下滑至-2.9%,对欧盟的出口增速也从2月份的70.9%下滑至8.6%。
3、出口放缓可能是短期现象:
单看3月份的贸易顺差可能不尽人意,不过从2007年一季度的贸易进出口来看仍然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一季度的一般贸易进出口为1997.4亿美元,同比增长27.4%。而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2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同时从中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和规模上来看,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贸易顺差的大幅减少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在世界贸易以及经济保持增长的背景下,加工贸易不可能有大幅度的下降。
国际市场需求和我国企业出口动力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人民币汇率不发生大幅升值的条件下,限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结构调整战略,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出口增幅的波动,而长期看只能是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不会对出口额增长产生大的影响。
4、密切关注4月份的贸易顺差:
1)人民币升值的基础应是中国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表现为贸易顺差的增长。如果贸易顺差不完全是真实贸易创造的,而是热钱流入虚增的,那么升值的基础就不牢固!我国贸易顺差2004年319.8亿美元,2006年1774.7亿美元,两年增长4.5 倍。根据纺织行业出口价格虚增的事实,我们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是不真实的。为此应密切关注4 月份贸易顺差的情况,如果4 月份顺差在150 亿美元以下,多数专家预测的全年顺差在2000亿美元以上的预期将受到怀疑。心理预期的变化会导致热钱流入减缓,而热钱流入减缓又导致顺差的进一步下降。
2)2006年股市上涨的支撑因素之一就是贸易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顺差下降对股市有“釜底抽薪”的作用。但在居民储蓄快速进入股市后,也成为股市上涨新的动力,减弱贸易顺差对资金面所带来的影响。
投资评级说明 :
买入 |
预计6 个月内,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15%以上 |
增持 |
预计6 个月内,股价表现优于市场指数5%-15%之间 |
持有/观望 |
预计6 个月内,股价表现介于市场指数±5%之间 |
卖出 |
预计6 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市场指数5%以上 |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