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词的写作时间及写作原因新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声声慢》一词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之手,其功力之深,艺术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代表了李清照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对于次词的写作时间,历来人们都认为这当是李清照晚年所作,为南渡建康后正日守着窗儿,度日如年的愁苦词人的生活晚景。多年来风霜折磨,离乱煎熬,流言蜚语的蜇伤加之年老日衰,早已使诗人陷入极其孤苦无依,愁肠百结的境地,而困顿中的词人仍然对曾经的幸福生活以及国家的前途命运寻寻觅觅。
而事实上,该词作的写作时间,创作背景,寄寓内容真的如上所说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本词真实的写作时间当是1118至1120年之间,时李清照三十六岁左右,例外本词所表达的内容实是在抒发其被丈夫赵明诚疏离冷落及膝下无嗣之愁苦情怀。
然而何以见得真情如此,而相去历来评论鉴赏者所释如此之远呢?诚然,《声声慢》词境颓唐老迈应该与老年相符,另外本词练达自然高度成熟的艺术成就更让人相信是晚年作品,因为中国艺术向来有“大器晚成”之说,一个作家的艺术功力往往随年岁的增加而日益浸淫深厚。其次作者本人的晚年景遇也确实与《声声慢》词所表现的非常相符,这容易使人从心理上就认定这是李清照的晚年作品。再次,上面提到本词表达的是其被疏离冷落之苦,这恐怕不容易被人接受,因为李清照那些描写夫妻幸福生活,恩爱亲密无间的词作人们太熟悉了,例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减字木兰化.卖花担上》、《瑞鹧鸪.双银杏》《庆清朝慢.禁幄依张》等词咏唱的完全是几乎幸福都溢出来的生活写照,而这无意间也雕镂着人心,让人们一提到李清照在感情上便把她夫妻两定格为神仙美眷,天合之作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李清照更为著名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香浓愁永昼》诸思念词则从侧面突出她的幸福爱情。你看稍有别离,词人的相思便“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甚者动辄要把自己魂消得比黄花还瘦。这一切都使人们毫不犹豫的将《声声慢》一词撇离了中年,而将它认定在晚年。
情感认同究竟不是事实,《声声慢》词实实在在是李清照中年所作。但是向来以美满姻缘闻名于世的李清照在中年时候为什么会作出如此凄切之词呢?向来对丈夫无限依恋珍爱的李清照又为什么会遭赵明诚冷落疏离呢?
这里有一个极其重要又一直为人所忽视的原因,就是李清照膝下无嗣。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李清照一生的悲惨遭遇皆来源于此。不然公元1131年,时已48岁的李清照就已该是祖母级的人物了,即便再怎么伤时伤世怀念已逝的幸福生活,也可以凭天伦之乐以为慰藉,而且封建社会向来“夫死从子”,就不必改嫁张汝舟了,也不必吟出诸如《清平乐.年年雪里》、《孤雁儿》、《永遇乐》及《武陵春》等那么悲凄的词了。综观李清照词,我们寻不见一丝一毫有关天伦之乐的描写,须知对于李清照那样一个稍有感触就要诉诸笔端的词人倘拥有儿孙在堂的天伦之乐是不可能不加以吟诵的。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家庭、子嗣在她们的生命中该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诸多沦落红尘的无家无子嗣的女子身上得到验证,而李清照无疑也烙上了这样的命运之戳。
查阅李清照的生平,可以知道,在公元1117年(李清照34岁)之前,即便夫妻间常有别离但李清照基本上是包裹在幸福当中的。相敬如宾、赏花作赋、相与出入友朋宴会……之类的场景随处可见。而1118年后,他们夫妻间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其年赵明诚单独离开青州赴官,李清照留守。李清照为赵明诚作送行词〈凤凰台上忆吹箫〉,全词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试想,在一对亲密无间的夫妻间,即便是再伤离别,即便是如许多鉴赏者解说那样是李清照不忍为丈夫平添愁苦,所以“多少事、欲说还休。”可是又怎么会说出这样百无聊赖如“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心灰意冷如“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以及肝肠寸断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等又说还休,露而弥显一伸手便掐出一大把幽怨的话来,对照前期李清照之前的离别词,虽然也无限依恋思念不舍,也断没有这等黯然神伤。
实际上由于李清照一生无所出,在赵明诚这样一个士大夫家里都是说不过去的。于是更多的女性开始接近赵明诚的身边,赵明诚此时已有“天台之遇”,甚至有纳妾之举,此时朋友之间有了宴会,赵明诚相携前往的则是其妾而不再是李清照了,李清照独守青州,无人作伴,想写信给丈夫,又牵起痛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寄喻了她对丈夫的绝望的思念。
另外《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感遇》诗、《点绛唇.寂寞深闺》也表明了李清照所受的冷落境遇。例如,《点绛唇.寂寞深闺》: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没有哪一对恩爱夫妻间的一方会作如此近乎绝望的相思语,“望断”分明就是肠断,希望断。
以上诸词写作时间与《声声慢》一词同期,我们可以将他们看作是《声声慢》的写作背景。至此,我们已经明了,《声声慢》词并非写于晚年,而是中年,词人当时要表达的原是抒发被冷落疏离及无子嗣的凄凉之苦。而由于大诗人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概括,往往使他们的作品远远的超出当初要表达的意思,而鉴赏者们又习惯于从作品中寻找伟大的主题、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社会意义,因此众说纷纭便在意料之中了。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