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不时看到因商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酿成矛盾,然后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然后有关方面不惜花大力气去平息事态。事态平息了,矛盾却依然存在。其实,避免商业开发与环保之间产生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前期切实评估好开发将对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然后实事求是作出开不开发,怎么开发的最优决策。
昨日看到一条新闻——
8月19日,吉林通化一家人参企业在北京朝阳公园宣传某品牌人参,不料被一群环保志愿者搅局,志愿者们打着维持森林生态的标语进入该企业发布会现场,更有环保女志愿者裸体参与保护森林行动。(中国经济网8月20日)
我也是刚刚知道,人参种植对环境的破坏相当厉害。首先,种植人参对土地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普通农地种不了,人参只适宜于生长在森林土壤,也就是必须通过砍伐森林而开垦出来的土地,才可以种植人参;其次,由于人参对土壤里的有机物、各种营养成分吸收比较高,所以一片土地只能长一茬参,之后就什么也种不了了,即使想恢复成森林,效果也十分缓慢,这片土地基本上就算毁掉了。
据说,近年来市场对人参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国内外市场人参需求缺口扩大,吉林省某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投入资金,加大对参农的扶持。早在2008年,“长白山采参习俗”成功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值此申遗成功4周年之际,通化市政府又发起“重走人参路”大型文化巡展活动,活动拟在当年人参种植、贸易几个关键点,如通化老把头墓、营口港、天津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专进行拍摄,还原历史场景,纪念人参贸易,传播人参文化,推动人参产业发展。
这不过是政府联合商家造势。
我所知道的情况是,我国人参产量已占全世界70%,但产值仅为全世界的4%,人参价值和人参产量极其不匹配。我国人参很大程度上只作为原材料出口,这样一来人参定价权便掌握在国际市场上。这其中暴露了什么问题呢?很清楚,我们在对人参的深加工方面,已严重落后国外,我们只赚取了原材料的出口收益,而且价格还受控于人,眼下我们急需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在技术上加大投入,赶快创立自己的品牌,改变人参单纯作为原料出口的现状。如此说来,吉林省通化等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扶持有实力企业进入人参加工制作行业,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急于毁林扩大人参种植面积。我国已占据了世界70%的人参产量,还嫌不够,还要毁林种参,我们的GDP难道只能依赖于简单再生产?只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能急功近利?这样的决策难道没有问题?
于是,北京的环保人士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当8月19日“重走人参路”到达北京时,新闻发布后期现场就出现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数名环保组织成员突然冲入现场,高呼反对“种参毁林”等口号。其中一名女性环保人士在与工作人员争执中,衣服不慎滑落,在众多媒体以及围观者面前就上演了裸体抗议这一幕。
公益组织裸体抗议在国外已见惯不怪,在我国却较为罕见。通常人们在谴责裸体表达诉求有违公共道德、有碍观瞻时,很难体会抗议者的心情,面对开发商的财大气粗,面对地方政府为提升GDP,提升政绩对开发商的全力支持,来自民间的环保人士真的很无助,很无奈,他们表达方式的“过激”,相比于商人的恣意妄为,相比于某些政府组织的冠冕堂皇,真算不上什么,我觉得,裸体不过是他们最后的招数,最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纯属无奈。
我对他们丝毫没有谴责和非难之意,相反,对这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还保有一份崇敬。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他们功不可没。
北京环保人士在“重走人参路”巡展活动上“搅局”。


一名女子半裸现身发布会表达抗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