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各国校车哪五国享世界之最(图)

标签:
校车世界各国五最安全学生管理生命尊重等 |
分类: 点点灯火 |
一直以来,听说各地政府、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校车的管理在互相推诿、扯皮,校车制度无法真正建立起来,人们很伤心。校车安全事故屡发不止,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管理无序以及官员缺乏责任心。更可怕的是,这种状况延续下去,校车安全事故将无法遏止。
于是便想转摘一下别国校车的管理和经验,让政府、学校有关官员们看看,什么叫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加拿大的交通法明确规定,当校车停下红灯闪烁,车内伸出有“STOP”字样的横栏时,校车后面所有车辆必须停下,且不能从旁边超车。校车迎面而来的车辆也必须停下,直到校车上的紧急灯熄灭,横杆收回,方可前进。如有人以身试法,不但会被罚款,还会被计入不良驾驶记录;
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一句话,校车必须有“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2006年11月,在美国印第安纳首府,一辆素以彪悍著称的悍马撞上停在路边的无人校车。结果,悍马半个车体粉碎,校车却安然无恙。自此,美国校车声名鹊起。
除了“结实”,美国校车很有地位。穿梭于城市间的校车每到既定的上下车站,司机先亮起警示灯,然后将标有“STOP”字样的红色指示牌往外一扳。此时,其他车辆,犹如见到红灯,立即自觉靠边停车。要等孩子们都上下车完毕,校车开走,这些车辆才能恢复通行,总统座驾也不例外;
此外,泰国校车都有安全灯,在交通拥挤区域会一直闪黄灯,此时其他车辆大多会自觉避让三分。
泰国校车是根据乘车线路分配的,一辆车上可能既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高中生。老师通常要求年龄大的孩子照顾年龄小的,彼此学习相处。一些国际学校的校车像个“小联合国”,混杂着各种各样的肤色和语言;
除了司机,日本的校车上多半会有一位全程陪同的老师,有时是学校里的生活老师,有时是义工或家长。
日本每家幼儿园都有卡通造型的校车。日本提倡中小学生自己坐公共交通上下学,更鼓励步行。老师会根据家庭住址不同,告诉班上学生,哪些人住在同一区域,步行途中可结伴而行;
在西澳,乘坐校车必须同时符合五大条件:年龄介于3岁半至19岁;就近入学;一周5天上学的日子有3天呆在学校;家与学校至少距离4.5公里;远离公共交通设施。开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可获得交通补助,想申请这项补助,也必须符合上述条件。一旦发现父母只是上班顺路接送孩子,补贴将被取消。
西澳的校车司机上岗前要接受诸如怎样与孩子打交道、医疗急救专业培训等,还须遵守37条“必须”与“严禁”,包括确保车辆行驶途中每个孩子有座位;开车前8小时内严禁饮酒;服用药物,必须出示“服用此药物不影响司机行为能力”的权威证明。
西澳校车的承包商压力很大,必须对司机从严管理,比如,确保司机都有从事与孩子相关工作的资格证;及时掌握司机是否有不良行为或犯罪记录等。一旦发现有违规,承包商将面临两种凄惨结局:要么被处以6万美元罚款,要么被判5年有期徒刑。
西澳就是以这样细致而严格的条款来确保校车运行的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