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2011-09-08 09:28:45)
标签:

非洲

广州

广漂

黑人

艰难

警察

经商

分类: 点点灯火

    本地距广州很近,我虽很少去,但朋友因生意关系去得很多。常听朋友回来说,如今的广州是一座正儿八经的国际大都市,去市场进货每次总碰到大批老外,尤其以非洲来的黑人兄弟居多。据说,太多黑人,已令广州本地居民担忧。有报导称,黑人朋友中良莠掺杂,一些刑事案件中常出现他们的身影,比如贩毒、诈骗......于是抱怨很多。笔者认为,没必要抱怨,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天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离乡背井,踏上异国土地去寻梦,其中不乏在异国他乡犯案作科的,老外一定也很反感,“人上一百各样各色”,应以平常心看待。再说了,没有巨大的包容心,不广纳百川,怎么称得上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当我们的同胞去到世界各地寻找机会的时候,非洲商人来到有“世界工厂”之誉的中国开拓商机,情理是一样的。黑人兄弟将廉价的中国商品运往非洲,万里之外的非洲朋友迅速帮助消化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一批非洲人来到广州,第一站是迦南服装城。现在,以迦南服装城为中心,一公里范围内崛起了许多外贸城,被广州人称为“巧克力城”,成为了黑人兄弟的活动中心。

    有关方面统计,广州如今约有20万非洲人,并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递增着。他们语言能力虽差,但有灵活的经商头脑;他们散漫无序,但有着极强的宗教和社团凝聚力;他们在广州建立起亚洲最大的非洲人社区。加速了广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

   

    一组黑人朋友“广漂”的生活情景。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据了解,滞留期超过6个月的非洲人有2万人。但是如果把非法滞留及频繁短期出入境的人加起来,“实际人数”应该在20万左右,相当于广州户籍人口的2%。非洲人外贸生意的扩大,也催生了非洲人餐饮、非洲人物流、非洲人中介等周边产业。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非洲朋友大部分并不在中国常住,只是经常来往于非洲与中国,少则一年一两次,多则一个月一次。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国家开着店铺,亲自到广州挑货物运回去。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几名非洲商人正与一名中国商人讨价还价。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资金少、不看重牌子、讨价还价、喜欢低端产品,是大部队非洲商人的特征。久而久之,这些特点令中国商人对他们产生轻视和不耐烦的心理。非洲朋友对便宜商品的需求,繁荣了广州市郊众多小加工厂。一名中国卖主为一名非洲买主的孩子婴儿擦鼻涕,以此“套近乎”招揽生意。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距离商贸城不远的小北,是广州最大的黑人人居住地。许多初来乍到的非洲朋友会在这片城中村停留,几人或者数十人共居一室,开始了他们的“淘金生活”。为什么选择小北,一名长期跟踪研究非洲“广漂”的人说:因为“这里有广州第一家正式的穆斯林餐厅。”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巧克力城”的黑人中午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夜生活,哪怕是处于最底层的黑人劳工,也会出来消费他们微薄的薪水。他们之所以喜欢晚上出来活动,主要是害怕警察查证。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广州另一个非洲人聚集地,是石室天主教堂。每到周日下午,石室教堂的英语弥撒让人感觉身在非洲。不仅参加弥撒的80%是“黑面孔”,连服务人员也是清一色的非洲青年。有时侯,会有上1000名黑人参加。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Nelson,尼日利亚人,初到广州过着典型的“提包客”生活——携着几万元来采购货物,完了后将货物全塞在数个个大行李包内,直接坐客机拎回非洲。“运气好的话,不需要超重托运也能上机。”图为Nelson正在一家摩托配件店挑选货物。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Nelson结束一天的工作,在路上也会给乞讨的小女孩一点零钱。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对于Nelson这样的初来者,语言是最大的障碍。这一天,Nelson发现刚采购的货物中少了几件衬衫,他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卖主忘记了,想电话询问,却无从开口。语言障碍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常常带来麻烦,这让他很郁闷。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据说只有15%的非洲人能在广州获得成功,但Nelson认为在中国能有自己的生意算是幸运。一部分非洲同胞为了生计到这里打工,到后来连回去的路费都攒不够,还得小心躲避签证过期后每天500元的滞纳金。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Ojukwu Emma,尼日利亚人,与那些住在城中村的非洲人相比,如今已拥有自己办公室。同时,Emma还担任了广州尼日利亚人社团的“头儿”。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社团由尼日利亚大使馆授权,由于尼日利亚人在广州人数众多,社团帮助他们处理一些事情,比如为生病的同胞筹集治疗费用,帮初来乍到的同胞安排住处等。Emma说社团不仅帮本国人,还帮助与非洲人产生纷争的中国人及其他国家的人。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绝大多数在广州做生意的非洲人以国家为单位,都有自己的社团和首领。他们称谓不一,有的叫“主席”,有的叫“领导”。他们大多年龄较长,教育程度高,生意也比较成功。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这些非洲商人成功的首要原因,被认为是“讲诚信,按中国的规矩办事”。在尼日利亚人社团一次聚会上,一名商人的手表上印有代表象征中国的“五星”。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有一些非洲老板,凭他们的才干和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广州娶妻生子,在中国扎下了根。图为一名非洲商人和他的中国妻子。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大多数黑人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他们认为中国人很难接触,彼此很难成为朋友。一名非洲商人说:“家里人问我在中国看到了什么,我说我只看到了牛仔裤和黑人。”其实,中国对非洲人并不存在种族意义上的歧视,不过是类似于城里人对没钱又不懂规矩的乡下人的嫌弃罢了。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一名十分了解非洲人的中国人说:非洲人怕警察,所以尽量避免与警察打交道,按要求他们应该在进入广州的24小时内到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站登记,但他们有这个畏惧心理,所以就不去登记,这样反而给自己带来麻烦。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2009年7月,一名黑人在试图躲避广州警方查证过程中,不慎从约18米的高楼坠楼身亡。这一事件引发数百名黑人次日聚集在派出所门口,与警方对峙。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此时,广州的非洲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图为一名黑人在对峙过程中竖起中指。
黑人兄弟的“广漂”非常艰辛(图)      一个街头照相摊上上贴着几张非洲人的留念照。尽管进入中国的签证很难办;尽管在中国要遭人白眼,但奔赴广州的非洲人每年仍以30%至40%的速度递增着。有报告称,越来越多的非洲人通过广州,逐渐深入到北京、上海等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