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如今城市低收入阶层或者低收入群体到底有多穷,我说穷得离不起婚,你相信吗?这不是笔者丑化现实,确是很真实的事情。
故事一,30多岁的宋梅(化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大一些,眼角的鱼尾纹叠了一层一层,十多年前,她和丈夫经人介绍认识、相爱、结婚,经过共同努力,贷款买了一套30多万元的房子。“当时,首付很少,贷款比较多,每个月要还800多块钱,相当于1个人的工资,剩下1个人的工资作为家里的基本生活费,日子虽然苦,但也温馨惬意。”宋梅的性格属于勤劳型,不善言谈,而丈夫是典型的外向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管不了。两人性格差异比较大,后来丈夫提出协议离婚,遭到她拒绝。
“一套房子,十几万的贷款,离了婚,总有一方会没了住所,如果卖掉房子,房款分掉,包括孩子在内三个人都会没有住处。”宋梅说,没有亲人能够帮忙照看孩子,离了婚,无论哪方带孩子都会很辛苦,如果孩子放寒暑假,就更麻烦了。尽管彼此十分厌倦,可这婚如何离?虽没领离婚证,从法律意义上说还没有离婚,但精神上早就离了,经济上也各自独立,现在宋梅和女儿住一间屋,丈夫住一间。“丈夫每月交一点抚养费,日子就凑合着过。”宋梅说她和丈夫两人的收入都不高,谁也拿不出可以支付给对方的钱,又都不愿放弃房子,就只能这样拖下去。
故事二,2005年,李铭(化名)和妻子离婚,房子和儿子都判给了妻子。因妻子没有能力支付他10余万元现金,他只能从前妻的房子中占住一间,象征性缴点房租。“她不给我钱,这房子就有我一半,我肯定不能搬,再说我也买不起房子了。”李铭说,离婚后,他和妻子的关系相当于一套房子里的两个佃户,感觉很别扭。同一屋檐下,各自独立生活,伙食分开、水电气费分摊。“为了尽量避免与前妻引发矛盾,别人给自己介绍对象,他也不敢去看,虽说住在一块,但毕竟夫妻之间已经没有感情了。”
......

两个故事都发生在青岛,笔者是从青岛新闻网1月18日的一则新闻中看到的。据说类似这样离婚不离家的现象在青岛,在全国各个城市有不少,都发生在贫困家庭。离婚多是因为金钱或感情问题引发矛盾,最后因为房子问题,只能同居一檐之下,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非常尴尬、寒酸。
近几年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是个消极的社会现象,自然与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不太和谐。于是有网友戏称,屡遭公众诟病的高房价居然有如此功效,能减少离婚,这是政府官员们绝对没想到的,可见任何事物总有利有弊。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房价似乎高得有理,难怪不断有报导说各地房价仍在呈环比增长,说明政府并不想从根本上抑制这种态势。
眼下呈增长态势的不只是房价,物价都在飞涨,老百姓的收入却没有增长,原本就囊中羞涩如今更加促襟见肘。但从高房价带来的积极效应看,高物价兴许也会给政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煤、电、气涨价,咱老百姓一定会用得更省,用不起,这样就减少了碳排放,使得各级政府能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地的减排目标;提高水价,(本地这两年已提了多次),咱老百姓一定会把水龙头拧得更紧,力争将洗脸、洗脚、冲厕弄成一个流程,有资料说我国是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这样就能减少水的消耗,自然也就能缓解供水紧张或旱灾什么的;食品涨价,咱老百姓就只好少吃了,少吃必然少排,少排是不是有利于环保,这个问题笔者没想清楚要请专家们评估......不过由高房价到高物价创造出来的和谐社会,让笔者感到不太靠谱,怎么想都有点象扯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