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亚运遭遇冷淡还会赚钱吗?

(2010-11-17 12:08:12)
标签:

广州

十六届

亚运

泠谈

盈利

原因

门票

分类: 随心所欲

    记得08年北京举办奥运时,人们热情高涨,每天都会关注赛事,家家户户无论谁只要一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看正在进行哪些比赛,今天中国队得了奖牌没有。眼下广州亚运据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情形就今非昔比了,每天晚上当我试图查看一下亚运比赛情况,妻子会毫无商量地夺过摇控器,转换到她要看的电视频道,嘴里还会嘟噜一句,“有什么好看的!”问了一下周围的朋友,不看亚运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平日里几乎也听不到人们谈论亚运这码事。

    原以为广州情况可能不同一点,我在广州的亲戚打电话来说也差不多,除了开幕式那晚的焰火让人激动了一阵,家里人基本没去看比赛,原来怎么玩还怎么玩,打开电视喜欢什么,依然看什么。

    这样的情形肯定让广州亚运组委会的官员吃惊不小,以为亚运会让广州市民激动万分实在估计错了,笔者想,这是因为:1、亚运会只是亚州的运动会,不象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作为体育大国的中国在亚运多得几枚奖牌没有悬念,也就没有什么惊喜;2、刚刚举办了世博会,接二连三的国际展示活动让人产生“审美疲劳”;3、资讯发达,人们每日都接收到足够有冲击力的新闻,比如前天上海一把大火夺去了五十多条生命,比如前深圳市长许宗衡被曝贪污受贿20多个亿......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4、如同新华社一名记者说的“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但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应淡化金牌,从大学或体协中选拔真正的业余选手参赛。”这一说法虽不为官方接受,却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人们对体育的“举国体制”早有非议,更认同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大众体育普及,而不是用纳税人的钱去制造更多的金牌;5、政府对民生的投入依然很有限,面对物价飞涨,老百姓觉得与其竭力打造面子、形象工程,还不如让老百姓多得点实惠。

    在这样的情形下,广州亚运还会不会如先前官方说的“本届亚运非但不亏,可能还略有盈利”呢?据广州市财政局向公众发布的信息称,广州亚运(含亚残运)财政总预算,运行资金为人民币73亿元、场馆建设和维护资金为63亿元,合计136亿元。此外,为配合亚运会进行的城市环境整治投入建设资金为1090亿元,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认为这1090亿元不能算作本届亚运的投入。他打了个比方,“譬如我儿子长大了,要办婚事,我拿出90万元积蓄买了套房子给他,你不能说,财政局长的儿子办婚事花了90万元。”先不管这个比方恰不恰当,如果这1090亿不算作直接投入,那大量的人力资源应不应算作成本,有关部门算过没有呢?“可能还略有盈利”是怎么概算的,公众不甚了解。 

    以笔者所知,广州亚运的最直接收入应该来源于门票销售,据有关方面透露“本届亚运会可售门票总共为230多万张。其中赠送给广州市民100万张门票,青少年奥林匹克计划赠送给全国青少年20万张门票,以及赠送给香港、澳门、台湾相关机构及上海世博会部分门票。这些门票,竟然占到亚运可售票总量的五成以上。”于是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些比赛场馆一票难求,但进去后观众并不多,原来,票囤积在“黄牛”手中。赠票大部分喂“黄牛”了。

    在这样的情形下,广州亚运还会“略有盈利”吗,笔者不免难以相信,也略为担心。

 

2010广州亚运主场馆
广州亚运遭遇冷淡还会赚钱吗?

2010广州亚运比赛场馆
广州亚运遭遇冷淡还会赚钱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