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网上都在谈论这件事,成都49路公交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善扇其一耳光。网民对此事反响异常热烈,人民网还开辟了究竟谁没有教养讨论专栏。此前有媒体报道,重庆72岁的张大爷在695路公交车上因无人让座,扶着栏杆因体力不支晕倒在车厢,杭州一老人乘坐公交因无人让座摔倒身亡......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日渐凸显。
根据李本公先生《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一文预测,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74亿,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增长趋势。特别是2030年以后中国老龄化将进入最严峻时期。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也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笔者不禁担心,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浪潮,你准备好了吗?
老年人:人都要变老,这是自然规律。笔者想起七十岁开始写作的美国作家塞缪尔.尤尔曼说过的一段话,很精彩,“青春非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在于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腿脚,而在于它的意志力、创造力、充沛的精力,它是使人充满活力的源泉。青春的魅力在于勇敢战胜胆怯,事业高于享乐,这样的人往往六十岁高龄胜过二十岁小伙,我们的衰老是因为抛弃了自己的理想......”尤尔曼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人们,年青与否不完全取决年龄,良好的精神状态才是关键。所以老年人要保持好的心态,多学习。研究表明,45岁后勤用脑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明显少于不用脑或少用脑的人。俗话说心灵手巧,说明手与大脑的密切关系,常活动手臂、手指,可刺激大脑,延缓衰老。听自己喜爱的音乐,或引吭高歌、或弹奏乐器,音乐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心旷神怡,有益身心。多参与社交,结交年轻朋友,感受青春活力和愉悦。多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则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老年人有健康的身体,就会减轻社会和晚辈的负担,散发出夕阳美丽的光辉。
老年人要注意切忌倚老卖老,不懂得馈赠与感激,明明人家给你让座或帮助你,却吝啬一声“谢谢”,甚至认为这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须知年轻人也需要老年人的体谅和尊重。
年轻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迈力衰的老人,理应获得爱护和尊重。因此,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应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看到老人需要帮忙,应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传统的中华美德,每个人都会慢慢老去,没有理由不让老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友爱。
年轻人要身体力行,做尊敬老人的榜样,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永远是对的,父母做了,自己就该做。让自己的孩子与爷爷奶奶多接触,缩短心理距离,有了感情,尊敬老人的传统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根、传承。
政 府:人口老龄化,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技术进步和更普及了。但随着老龄化的来临,社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压力凸显出来:空巢老人家庭增多,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社区服务等的需求增大。
笔者认为政府应为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积极做好如下准备:
一、尽快建立一部健全明确化、细则化、权威化、适用化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于老龄化社会来说,已经时不可待;
二,加快完善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老年人日常生活有三难:出行难、锻炼难、休闲难。靠年轻人让座、现有公园等场地以及现有老年活动与娱乐场所解决老年人面对的生活困境,现在明显不够,更别说到日渐临近的老龄化社会。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三,进一步完善城镇人口养老机制,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体系。老龄化社会最大的问题无疑是养老。目前,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并未涵盖所有居民,相当一部分人还无力购买养老保险,这对于即将面对老龄化的政府与国家要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困难很大。而农村养老仍然以家庭为主,国家投入基本为零。在独生子女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靠传统的子女养老方式,意味着一个家庭将面临由赡养2位老人增加到4位老人,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负担很重,以至于使子女无力养老或不愿养老的农村养老危机,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现实问题和隐忧。因此,在健全城镇养老机制的同时,尽快把农村养老纳入国家与社会的责任范围势在必行。
面对老龄化浪潮即将到来,提早做好准备才不会措手不及。老年人,年轻人,政府,你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