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一得:优秀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与评论

(2014-06-26 20:25:19)
标签:

教学赏析与评析

陈太丘与友期

女儿绿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学一得

优秀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与评论

 

    一、优点赏析:

    这是一节基于《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要求、整合教材特点、建立在理解学情基础之上的一节文言教学设计。总的来看,它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体现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具体优点陈述如下:

    1.三维目标的定位较为准确。“知识与技能”要求,紧扣课标要求,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目标具体,且具有可侧性。

    2.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发挥学生长处,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积累文言实词”,“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等。

    3.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情境导入”“朗读课文”、“课堂表演”等自主性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理解,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点。

    4.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教师指导学生朗诵、在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的活动中,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予以“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分析人物时所设置的教学主问题,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学生的疑惑之处,如“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问题,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依《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这节课设计上的可贵之处。

    5.注重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训练,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巩固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过程富有层次性,循序渐进。 

    二、有待改进处评析:

    1.“情境导入”环节中,所设置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列举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而在学生活动中却设计学生活动是“讲故事”,“列举”是简单的回答,而讲故事则是较为具体的生动的讲述,而且讲“一些”,会占据不少时间,就会铺开来朝着“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等等的方向引导,一则作为导入过于冗长,二则引导方向分散,和本文小元方“懂礼识义”、“正直不阿”的人物性格有一定距离。不如由教师直接选定体现本文主旨的小故事小材料或重视诚信的有意义材料,加以简洁讲述,更易于引导学生认识小元方的行为和品质,更能直接而深刻地引导学生抓住诚信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并有助于学生建立培养自己诚信做人的教育机制。

    2. 在教学设计方案中设计了“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始终未能看到“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体现,给人以架空、虚设的感觉。而从整体设计上看,“多媒体教学课件”似乎可有可无,既如此,则大可不必使用多媒体,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大有用处,但不是堂堂都有用,也不是但凡使用就都有效,能以传统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者,何乐而不为呢?为此,我的建议是,能采用简洁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就不用繁杂的多媒体课件。

    3.整体设计内容过多,既有具体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如“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全文”等自主学习过程,又穿插有“课堂表演”,“质疑探究”分析人物,还有“课内延伸”,再加上“拓展阅读”训练题,这许多的过程,都是具体细化的过程,来不得一点疏忽,这样多的教学内容放在短短45分钟内完成,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的设计。因而建议教师合理划分,用两课时完成。

 

 

附:某教师《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1 .课名:《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 .本文言文教学所需课时为 1 课时。

3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 8 卷,按内容分为 36 门。《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初二学生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

2 .本班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3 .本班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已经比较熟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l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积累文言实词。

l 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展开人物分析。

l 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l 多媒体教学课件。

l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活动:讲故事。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活动:“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

教师活动: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设计意图:讲故事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巧妙引入本课学习。

2 .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文言句式,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3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并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学生活动: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4 .翻译全文

教师活动:检查指导。

学生活动: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加以指正。

5 .课堂表演

设计意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 。

6 .质疑探究

教师活动:分析人物。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明确:

( 1 )关于友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 2 )关于元方: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 3 )关于陈太丘

设计意图: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展开人物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

7 .课内延伸

教师活动:

( 1 )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 2 )创新题:请你发挥想象,依《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情节,假设一个对话情境,猜想友人遇见陈太丘后,两个人分别会说什么呢?

学生活动: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

8 .教师结语

9 .拓展阅读

文章一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世说新语》

1 . 试读此文。

2 . 试着翻译。

文章二

王冕者,诸暨( j 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zh 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 t 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h 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ti á n ,安然、坦然)若不见。——《王冕僧寺夜读》

1 .对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窃入学舍(偷窃) B .冕因去(离家)

C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 D .琅琅达旦(天亮)

2 .简答。

( 1 )“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