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定向:突破“被”广告
(2011-05-09 10:39:50)
标签:
it |
分类: 第一互动第20期 |
[引言]不同的用户登陆手机新浪网都会看到不同的广告,而且这些广告都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这就是用户定向广告的精髓。
用户定向广告
信息爆炸时代,人们都“被”广告着。消费者希望“可不可以给我推荐一个有用的东西”,广告主则想“我的每一分钱都能给我带来收益”。
目前,中国互联网广告尤其是无线广告投放的大部分状态是,全中国网民打开同一个网页时,看到的是同样的广告信息,这被称为全流量投放。相比漫天撒网的传统全流量广告,能够按照不同受众的需求投放相应广告的定向广告,无疑更具吸引力。新浪通过用户定向平台系统,可以实现:让汽车企业投放的定向广告,只投放给最近打算买车的人群。
用户行为识别
实现精准定向的主要技术瓶颈是用户身份识别、用户行为的收集、用户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广告的匹配投放。
用户到访新浪一段时间内的浏览行为将被系统追踪记录,无论是看新闻、发微博还是逛社区、看大片,都将被收集、记录并分析,从而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用户浏览的行为定义不再局限于关键字,还包括网页的内容(为了保护用户隐私,不会有对个人信息的识别和软件的强制安装),帮助广告主在多个定向维度上的投放,包括人口统计学(性别、年龄等)、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心理属性、时间段和上网场景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通过桌面互联网访问新浪,当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访问时,其网络行为轨迹也会被收集和分析,这样就实现了用户24小时全天候网络行为轨迹的全覆盖。比如用户通过手机发微博,会根据其微博抽词、自定义标签、关系标签等定义用户属性;用户通过WAP访问手机新浪网,会根据用户访问的内容判断其基本状况。
庞大的新浪用户群是定向结果保证的基础。新浪的优势是,大量的网页浏览内容、高粘度的微博和博客用户以及第三方授权数据,汇聚了丰富的用户数据来源。新浪依托自身平台实现的用户身份识别和行为分析,联合专业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技术支持,在可靠性和准确度上超出了其他媒体以部分用户的注册身份、IP和Cookie为主的技术手段。
广告与内容相关
把最合适的广告投放给最合适的用户。新浪将自动分析网页内容,使企业投放的广告出现在和广告相关的网页中,实现广告内容与正文的精准匹配,直击对特定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目标人群。
新浪的内容定向技术,将针对任意url自动快速准确分析出类别及权重。该技术依托新浪强大的内容页平台,多个频道、上亿流量的全方位覆盖不同行业和人群,内容与广告相关性能帮助广告主更准确地找到目标用户。
对用户来说,广告与内容的高度相关,使其成为内容的扩展和辅助,减少了无关广告信息的干扰,并帮助分析并预知消费购买趋势,让用户主动点击广告。
匹配投放的广告,经过测试验证点击率相对无匹配的随机投放提高了30%。可见,受众越精准,广告的投放和传播越有价值。
把最合适的广告排序在最合适的位置,把最合适的广告投放在最合适的内容标签。新浪利用ECPM优化技术(注:ECPM即effective
常规CPC竞价只有竞价价格最高的前2位才能出现,通过ECPM优化,不仅可以使参加投放的广告均有曝光,同时会最大限度提升广告效果(经测试,至少可提升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