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滇藏线盐井天主堂达美拥雪山东达山口 |
分类: 行摄中国 |
我们继续着旅程,从飞来寺出发,沿着滇藏线的214国道往西北的方向前进。这一段道路沿澜沧江而建,滚滚的江水在两岸的山峦之间曲折蜿蜒。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弯,我们进入了西藏昌都地区的盐井县,也算是正式进入了西藏境地了。
藏地天主堂
盐井除了和它名字相符的井盐产业特别出名之外,还有一个大家不是很熟悉却又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盐井天主堂。我也觉得特别的好奇,奔波数日翻山越岭终于进入西藏的时候,第一个看见的竟然不是恢弘的佛教寺庙,而是这座天主堂,我想在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西藏地区藏民信仰的唯一宗教。但在这个小村子里,陪伴许多藏民一生的神,不是东方的释迦牟尼,而是西方的耶稣。而这座天主堂也是整个西藏唯一的。
因此对于这座天主堂的历史就有了很大的兴趣,原来天主教在1865年就已经传到了盐井,至今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自1865年至1949年历经17位外藉本堂神父。首次打开这种局面来到盐井传教的有两位神父,邓德亮神父和比神父。两位传教士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之南贡山的朋卡来到现在盐井的根拉村,并在根拉村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的藏民之中已有信教的人,在1865年的时候邓德亮神父从贡格喇嘛手中买下了上盐井的这块地皮,并盖起了这座教堂。
而这座教堂的建筑风格在世界上应该也是唯一的,是西方建筑与藏族建筑的罕见结合,其内部装饰是典型的哥特式高大拱顶,天花板上绘满了《圣经》题材的壁画,而外部则呈“梯”字形,是藏族民居常见式样,如果不是在建筑外墙看见那个醒目的大十字架,是很难发觉这是一座教堂的。装饰极具藏式风光,色彩艳丽的外墙和庭院里如火如荼开放的格桑花。除了耶稣像、圣母像和一些装饰品外,还有传统的红灯笼和洁白的哈达。各种混搭而又极度和谐,我想这也正是这座小教堂的迷人之处了。
天主堂外的当地藏民,当地的藏民几乎都信仰天主教,基本上都叫“保罗”“玛丽”“莫妮卡”等等西方名字
裙楼的二层是住宿
过了盐井往芒康的路上,在一个转弯处,看见了达美拥雪山,相对于梅里雪山,达美拥的名气会小一些,但是海拔6434米的主峰依然很有气势,按照传说她是梅里雪山的第三个女儿,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刚开始我们还以为看到的是梅里雪山的北面。
秋的颜色
从飞来寺到这里海拔已经升高不少,自然气候也发生了变化,秋天的色彩更加的浓了。一片片金黄的树叶环抱着连绵的山峰,道路优美的曲线在一片金黄的色彩中勾勒着轮廓,进入了西藏,也真正的进入了秋天。
小村庄
芒康去左贡的路在维修,因此是单向放行,我们的车在芒康县城外的一个小村庄排队等待。几小时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于是就到村里闲逛,这个小村子人口不多,大概也就10来栋民居,几个藏族小孩在路边玩耍,和他们聊聊天,也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在东达山口遇到了一点堵车,这里海拔5000米以上,寒风扑面。不过在这里短暂的停留也让我们欣赏到了漫天的闪闪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