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箭扣长城北京尼康摄影旅游 |
分类: 行摄中国 |

箭扣的野长城,已经慕名很久了。十多年前爬过一次长城,不过是八达岭的那段,只恐怕年纪比我还要小一些,自然觉得没有什么意思。而箭扣的这段野长城属于完全的原始风貌,明朝修建之后就这么自然的保留下来,毫无人工雕刻的痕迹。
从市内出发,大约开了80公里,慢慢接近长城的时候,周围的地貌也变的起伏变化,植被也很不错,一片郁郁葱葱。前几天北京还是大雾漫天,前天下了一整天的雨后,天气便出奇的好了。这样我们一路开到了长城脚下,找了一间农家吃过了一顿午餐之后,就顺着狭窄的山路向长城攀登。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箭扣长城便出现在眼前。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突然有一种当时在埃及攀爬那些野金字塔的感觉,苍茫的感觉油然而生。觉得历史完全的放在了眼前,可以完全真实的触摸。
顺着长城的栈道前进,是一种冒险的感觉。箭扣的这段长城,不仅仅是原始,更是险要,本来之前多少也了解一点箭扣长城的险要,有一些心里准备。可是当你真正攀爬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震惊,这里的山峰起伏非常强烈,而长城都是修建于山脊之上,很多地方的坡度达到了70°以上,而且原本的阶梯经过了几百年的冲刷也很多塌陷,攀登那些大坡简直如同攀岩一般。
虽然经过了时间的冲刷,但是大部分还是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下来,特别是一些烽火台,几乎完好,而且这些瞭望台的位置选择也是极佳。进入内部的眺望口远望,四面八方的情况一目了然,像这样能见度好的天气,视野能够到达十几公里之外的地方。这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侦查距离,必然会给军事行动抢的先机。
之前有人说长城算不上什么奇迹,就是墙码的长而已。不知道说这个话的人来过长城没有,或者有没有一点建筑或者军事常识。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它的选线很有讲究,在很多地方利用了山脊的走向与地面的地貌再配合城墙与城楼的修建形成了很多的杀戮区,真正一夫当关的感觉。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有作用的,虽然长城修建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进入过南方,但是基本是从西北绕道进入,或者是我们自己人开门放进来的了。
我们大约爬了四段,最险的就是最后的一段,名叫”天梯“。叫这个名字丝毫也不夸张,几乎是80°的坡度。大约有40米的落差,阶梯只能容得下半只脚的宽度,这一段确实不太好爬,只是最后登上最顶峰环视四方的时候,那种征服感自然也是不可言喻的过瘾了。

在烽火台内部的瞭望孔观看远处的山峦



眺望对面山峰上的长城





丛生的杂草





烽火台



顺着山脊的走向蜿蜒曲折








大约有70°的陡坡,路面已经完全的坍塌,顺着往上爬





烽火台

烽火台的内部

瞭望孔













已经破损的很严重的烽火台

远远的可以看见”天梯“

那一段”天梯“

登上”天梯“之后在上面的烽火台顶眺望


远处的长城显得更为壮观


从”天梯“下来是不容易的








前一篇:【北京】在798
后一篇:【北京】长城脚下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