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摄影旅游 |
分类: 行摄中东 |

现在的亚历山大的图书馆是一座修建于1995年的现代建筑,虽然这座占地4万平方的大型建筑外观看起来不是特别的惹眼,但是走进它的内部,还是相当大气别致的。而它的前身便是那座建于公元前3世纪,被成为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的古亚历山大图书馆。
只可惜那座建筑早已毁于战火,所藏图书也在历次的浩劫中损失殆尽。特别是公元642年的那场战争,当时征服埃及的阿拉伯将领阿慕尔进军并占领了亚历山大,所剩的典籍这次未能幸免而又遭劫难,被运到当地一处公共浴室当作燃料烧,据说整个过程持续了约6个月,可见当时藏书量的巨大。虽然有形的图书和建筑已被毁灭,但是无形的文明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走在这座建筑之中,虽然那些书本上的文字我不能认识,但是却能够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力量。那些流淌着古老文明血液的民族,或许有着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和风俗,但是拨开这些外在的表面,你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很多本质特征却是相同的。对历史的尊重和文明的传承也惊人相似,虽然这其中总会贯穿一些不好的插曲,但是总的说来却基本在于传承和保护,因为那些生命力不强的文明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同化或者消亡了,当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人在修建亚历山大图书馆时,我们的祖先也正在竹简流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开始广为传播。能延续几千年文明的民族,生命力可想而知,而这生命力的来源正是这些承载着文明的图书。
因此这座巨资修建的新图书馆,带给埃及人的不仅仅是一个阅读和学习的场所,也是埃及文明的一种精神象征,对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尊重和保护。

整座建筑呈阶梯状的分布,这样充分且合理的利用的顶部的自然光线。



书柜很别致,竟然在边栏上都安装了光条,非常的特别。





图书馆有很宽松舒适的环境

到处都是这些带着头巾的阿拉伯女孩在这里看书,头巾下包裹着智慧啊


展示的老式的印刷机



远处的那副画是一副阿拉伯语的书法

前一篇:【埃及】地中海的那一边
后一篇:【埃及】向撒哈拉深处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