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常AI
非常A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21
  • 关注人气:2,8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兴LTE国际化进程开启中国后3G时代

(2011-02-11 22:54:56)
标签:

td-lte

中兴

后3g时代

国际化

it

分类: 《胡说通信》

  中国的3G市场愈发向LTE倒戈。2011年伊始,象征全球电子消费类产品指向标的美国CES展的今年主角就是LTE,骤增市场各方对4G市场的预期。在这股热潮中,作为中国通信设备业的领军者和为数不多的Verizon合作厂商之一,中兴通讯在会上展示的LTE世界模模块——ML190不仅凭借自身高性能及其集成产品的良好表现备受业内关注,而且极大提升了中国通信设备业在全球的话语权。结合中兴等中国一线设备商近期的动态,相关业内人士预计,眼下中兴升温的LTE热很可能将开启中国通信业的全新时代——后3G时代。

  LTE将成2011大热门

  单就中兴在CES展上的表现来看,LTE也有足够能力引领2011年通信市场的新行情。从本次展会上的热门模块——中兴ML190获得的现场评点和业界口碑可知,三大功能特点是其优于其他竞争者,成功抢占全球话语权的密钥:

  其一,制式标准化。ML190是一款具有标准mini-PCIe接口的内嵌通信模块,支持LTE、EVDO、UMTS和EDGE/GPRS/GSM等4G/3G/2G多种无线制式;

  其二,使用便捷化。据了解,ML190的LTE下行最高速率可达100 Mbps,尽可满足用户全球漫游需求,这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脚步和趋势不谋而合。

  其三,应用兼容化。苹果模式的得与失引发了全球对融合时代和产品兼容性的高度关注和思索。不论后来居上的Android能凭借它的开放和兼容性走多远,这一态势都是整条产业链的长远需求。从这个意义上,ML190模式具有的GPS定位功能对Windows系列、Mac和Android等操作系统的支持,及其在笔记本、CPE、平板电脑或其他嵌入式设备中的广泛应用,至少说明它顺势而为的眼光和可能引领新时代的潜质。据了解,内置中兴ML190模块的ACER平板电脑和内置中兴ML190模块的Librestream相机,在本次展会均有突出表现和较高人气。视频通信、在线游戏、多媒体娱乐、即拍即传等良好的业务功能和体验成为广大客户在展会外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这不仅证明中兴的模块产品在LTE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而且结合国际电信联盟将于2011年底前完成4G国际标准建议书编制工作,于2012年初正式批准发布,以及国内外市场围绕LTE所进行的网络、技术等布局和争夺,足以让业界对中国乃至的世界通信市场格局和走势作出进一步判断。

 据了解,为了抢占LTE先机,相关运营商和技术厂商分三个阶段完成TD-LTE的实验: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是概念验证阶段,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是技术实验阶段,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进行规模技术实验。经确认,工信部已于去年12月底正式批复同意了准4G标准TD-LTE规模试验总体方案,今年将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这意味着,只要技术基础雄厚,中国通信市场的准4G号角就将正式吹响。这不仅宣告了一个全新的通信技术时代和一条更具连锁规模效应的产业链显现,而且也将为最具创新实力和市场用户基础的通信设备商提供绝佳契机。

 

  235件专利下的国际化进程与话语权

  在中国的后3G产业链各方摩拳擦掌的暗中较量与竞技中,通信设备商将成为最被看好的最先受益者。这不仅因为中国超8亿手机用户市场的规模和庞大需求,而且与中国龙头设备商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和攻势密不可分。
 
  全球业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全球共有34家公司发布约3413件LTE标准基本专利,中兴通讯拥有其中235件,总量占比约7%,排名全球第五,前五名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一傲人数据背后,是中兴通讯从2008年就开始LTE研发征程,和至今超4000人的研发团队,以及提交给国际组织的3900篇提案和2900多件LTE相关申请专利。这形同提醒业界:国际化的战略思维不止流于市场化的价格销售,首需先锋的市场嗅觉和眼光,以及在此统领下的技术保障和自我创新力。由此,中兴在3G尚未完全兴起时的技术钻研、网络扩容和产品、服务创新,及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骄人业绩和战略便是一大借鉴和令人信服的理由。

  据称,中兴将投入更多资源开展4G技术研究与标准起草,或将在年内实现拥有占总量至少10%的LTE标准基本专利目标,抢占全球通信市场新制高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