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互联网是连接虚拟与真实的空间,那么物联网则是连接了现实与物理世界,将会把人类从“E社会”带入“U社会”。
昨天,笔者去参加了“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会议还未开始,已经人满为患,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加派了很多座椅。到下午的时候,物联网的分会场也是座无虚席,后面又加派了两排座位,还是不够,后面还稀稀拉拉的站了一排观众。其实说这些,只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物联网概念现在已经热的发烫。
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已经明确了要将物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运营商高层王建宙、常小兵也都相继表示了对于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在11月1日新成立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也都充分印证了传统IT欲担当物联网技术主导力量的决心,像英特尔、IBM都相继将研发力量投入到物联网领域,并希望凭此占领市场的先机。
既然物联网已经达到了这种的热度,那么前景肯定是好的。但话说回来,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物极必反的常理我想人们都应该都知道,因此,对于新生的物联网还应保持常态,适可而止。
物联网的过度刺激,让物联网概念股疯狂涨跌,很多游资散手乘机大肆炒作,而大部分人还未完全理解物联网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就已经开始盲目跟风,大量买进与物联网相关企业的股票。对于这样一种非常态的过热反应,有从事互联网研究的专家的话,不知道能否一语惊醒梦中人。专家称,目前被热炒的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大多是从事RFID智能卡相关业务,而RFID只是物联网应用的其中一块,与物联网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物联网概念其实已经在被个人私欲所利用。
如果专家的话,还不足以另人信服的话,那么我们来听听政府、以及物联网研究机构给出的看法。
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王忠宏在会上表示,物联网所描绘的前景目前存在体制、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信息安全、地址资源六大因素的制约,因此短时间难实现,需要一个分阶段推官、逐步实现的过程。
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则表示,在这个世界上,要把物和物都联起来,要给它一个识别码,这个识别码就是地址,IPv4的地址将在2012年被耗尽,发展物联网还需要发展ipv6。
而欧盟网络企业和RFID公司物联网总监彼得·福赖斯更是一语中的,他表示,物联网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在未来会逐步显现出来,但短期内看到显著效果非常困难。同时他预测2015年到2020年间,物联网才会开始落地。
就目前物联网所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以及到五、六年以后才可能正式商用的前景,笔者认为应该会让关注物联网的业界人士、投资者、以及股民们警醒起来,在物联网的过热概念下更需要一种冷思考,规避盲目投资所带来的危害,更不要让“死在商用前夜”、“踏着股民的尸体前行”等惨剧演变成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