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通信展,不管是规模还是人气,相比去年都有所下降,可以说是去年的浓缩版。俗语说得好,浓缩的就是精华,今年的通信展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褪去了往年的浮躁与迷惘,反而显示出了比去年更高的格调。
在展会名称上,从以前的通信设备展变成了信息通信展,这也很清晰的指明了未来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三者融合的趋势,目前中国的通信业或许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无论是产品还是未来的业务模式,都将迎来一次全新的考验,因此,本届通信展也是试探性的做出了一些改变,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改变,才让很多人觉得很不自然。
运营商对此的动向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在展会大力宣传旗下的3G业务G3、天翼、沃品牌业务以外,更多的融入了“物联网”的元素,物联网被称作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随着物联网概念的不径而走,运营商之间也是争当效仿,中国移动的展台展出了物流信息化、企业一卡通、公交视频、校讯通、手机购电等主题用来诠释王建宙所推崇的“物联网”概念,中国电信自然不甘示弱,推出了农村信息化业务,企业全球眼业务,以及“平安e家”家庭业务,并公然打上“物联网”的标签,中国联通倒是略显低调一些,仅推出了视频监控和无线环保检测两项物联网业务。
乍一看,可能会认为运营商打着3G的幌子,却着力推广“物联网”似乎有偷梁换柱的嫌疑,但笔者认为,所谓3G新业务可能更多的是传统2G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整合、提升以及包装的过程,中国电信“平安E家”,“全球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两项业务一项是服务于家庭,一项是服务于企业,名称看似新颖,但说白了其实很普通,不过就是通过手机或者PC视频监控家里所发生的情况,技术手段其实很老套,和PC之间的视频传输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运营商的包装和终端的改造之后就能成为一项比较好的业务。
另外的手机购电、企业一卡通、手机钱包等业务说白了也都是新瓶装旧酒,像手机可以发挥公交卡、信用卡的功能,其实早在几年前其实就可以实现了,只是运营商没有正式推广和广泛的应用,但其实这些业务对于用户来说非常有价值,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杀伤力,虽然不能称为3G杀手级应用,但如果能整合到3G业务中,对于用户来说,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当然,展会上没有出现真正的3G杀手级应用,确实让人略感遗憾,但比较好的现象是,在展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生力量,3G121作为3G业务推广网站,携手无线互联网的企业惊艳亮相,以及中国移动重点展示Mobile
Widget帮助开发者能够更便捷的进行业务创新,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在不断地推动3G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毕竟新的3G业务的出现,需要寄托于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开发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可以说,本次通信展虽算不上最成功的,但方向却是最明确的,不管是运营商,还是像华为、中兴、爱立信、诺西等这些通信展上的常客,他们参展不是为了逛闹市、撑场面。作为行业的标杆,他们必须利用自身企业的感召力,并推出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平稳转型和向前发展。
今年3G落地生根,其实对于通信企业、行业媒体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没把握好,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危机,如果不能从传统的思维合运营模式中中挣脱出来的话,那么本界通信展或将是下一届通信展的预演,明年,强者恒强的局面会越发明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