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谈文学的腐朽与没落
(2009-07-03 03:28:52)
标签:
文学传统网络腐朽没落it |
分类: 《妄评时事》 |
谈起网络文学,很难有明确的界定,依然是沿袭传统文学的脉络,只是展示的平台被搬到了互联网上,并转换了从纸质文本到电子文本的阅读习惯。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即时性以及传播性,使得参与互联网写作的群体越来越广泛,能发表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并随之出现了作品好坏参差不齐的现象。于是有很多人提出质疑,网络文学能否与传统文学相提并论?网络文学的门槛是不是过低?
昨日,“红袖添香”总编毕建伟、职场畅销书《不认输》作者携爱再漂流等一些文学界人士做客赛迪网,与赛迪的博友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网络文学的明天及网络文学的发展,笔者也带着这些疑问,参与了赛迪网组织的这次活动。
在咨询与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实现今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还是存在一些差距,首先是门槛的高低,传统文学中,能够在权威的平媒上发一篇文学作品的作者可谓是凤毛麟角,而网络文学则不然,互联网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展示才华的空间,即便是读者寥寥无几,也远胜私底下自我欣赏。
其次是功利性,传统文学中有作者专以写作为生,但这群人是极少数,功利心并不强,而网络文学中,类似于“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这类以原创内容为赢利点的网站,以收入分成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了创作的队伍。文学的功利性绝对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鼓励了更多人的创作热情,一方面让作品商业化而缺失了文学价值。
说到文学,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又或者是未来将风靡的手机文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能否得到公众认可,能否让优秀的创作者获取身份的象征也是很难绕开的一个话题,于是我们将话题引向了“作协”。
笔者如同很多网友一样,无法去界定“作协”是怎样的一个机构,互联网对于“作协”的口诛笔伐也从未间断过,在笔者看来,“作协”犹如一个围城,有人想进去,有人想出来,有人却不屑一顾,但这种现象也仅仅只发生在网络文学崛起的近几年内,作协想吸纳一些网络文学中的佼佼者,而这些佼佼者似乎并不卖帐,于是一边说是“网络文学的没落”,一边说是“传统文学的腐朽”,但笔者认为,这些只是信息化社会下的必然产物,出现这种争论,更多的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