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了十年的手机号码被盗了将近一个月,盗号者利用这个号码,频繁向受害者的朋友发短信诈骗钱财,甚至发一些暧昧短信,严重影响了受害者的生活,受害者反复投诉,中国移动却不闻不问,受害者一怒之下,一纸诉状将中国移动河北景县营业厅告上了法庭,然而,对此有专家却指出,按照2003年原信息产业部出台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码号资源归国家所有,运营商和用户都只能获得使用权。所以,受害者即便很清楚地知道移动公司没有遵照流程操作,但由于号码并不属于受害者,因此无法追究对方的侵权责任。
以上的事件如果属实的话,多少让手机用户感到寒心,中国移动作为全世界用户数最多的运营商,下属机构如此漠视用户利益的行为,在道义上始终站不住脚。而且,在笔者看来,虽然受害者通过诉讼的胜算不大,但中国移动始终是难辞其咎。对用户手机号码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以及下属企业河北移动景县营业厅在服务理念上的严重缺失,都将极大的伤害手机用户对于中国移动的品牌忠诚度。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率迅速攀升,手机号码和用户本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其保密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手机号码被盗事件其实已经层出不穷了,但为何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理办法?
据业内人士分析,手机号码被盗,其实只要把这个号码的全部通话记录调出来,调查一下该号码通话次数最多的几个主叫被叫方,号码归属便可一清二楚。因此,手机号码被盗并未涉及到太多技术难题,移动营业厅完全有能力妥善解决,但为何总在相互推卸责任,让受害者的维权无门呢?
中国移动如此傲慢,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电信法出台并加以管制,促长了其嚣张气焰呢?还是真的存在所谓的霸王条款,让用户利益受到侵害却又无迹可寻呢?
以下罗列用户在办理神州行套餐时用户协议中的一些硬性规定,签署后即刻生效。
一.因办理该号码密码重置业务而产生的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该号码的真实使用人或其他任何有依据的第三人主张权利而引起的纠纷或对他人利益的侵犯,皆由本人承担。(手机号码被盗好像也在此列)
二.上述纠纷未解决前有其他权利人(包括但不限于善意第三人)主张对该号码的权益,本人自愿无条件放弃该号码及与该号码相关的所有权益.(试问手机号码如此重要,谁愿放弃?)
三.本人确认已阅读并同意本单内容及背面所载之协议(有多少人会认真去看这个协议?)
本人是中国移动的忠实用户,自买手机之日起一直使用移动的服务,鉴于长年来使用效果良好,对中国移动的服务也比较认可,因此,在此希望中国移动能将用户权益摆在首位,将服务理念贯彻到全国上下各个下属企业,眼下3G大战一触即发,在此敏感时期,一旦用户对中国移动品牌服务质量失去信心,向其他运营商倾斜的可能将会加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