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分优待能留住“海龟”吗?

(2008-12-30 23:32:57)
标签:

考分优待

海归

国内教育模式

桎梏

科举制度

杂谈

分类: 《洞悉社会》

今年广州新推出一项教育新规,对持有市人事局印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证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其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与本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报读高中阶段学校时加10分投档录取,规定一出台就引起了市民广泛争议,多数市民表示此举有失公平,让人难以接受。

 

对于海归群体,我个人心怀敬意,但对这种“考分优待制度”很不理解,要想留住的海外归来的顶级人才,首先不能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当前初中生同样面临万人过独木桥的竞争压力,考分优待制度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无形中架设了一道屏障,会让他们感觉低人一等,并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

 

国家发展确实很需要人才,而海归是个具有高层次技术、高知识结构、高水平管理经验的群体,他们在海外已经学有成就,拥有新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不管是出于爱国情节还是为了寻找新的创业环境,他们的归来对各个领域都将是推动改革创新的尖端力量,对社会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政府要留住海归,需要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海归群体既然决定报效祖国,应该意识到了国家责任高于一切,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会影响到他们最终决策,另外,海归也只是极少数人群,“配套加分制度”最终受益者不多,等级观念倒显现的分外刺眼。

 

其次,海归文化层次高,在经济基础上更为优越,对于子女的教育监督也更为科学,他们都是从中国这种教育模式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知道该怎样去引导他们的子女如何应对眼下中国的教育模式,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再次,考分优待制度同样折射了中国教育模式被长期禁锢在封建科举制下食古不化。海归子女先前接受过国外的教育,相对于国内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具优势,现在估计没有人再去质疑他们在国外受到的教育更优于国内了,只是因为国内外教育模式的反差太大,才让他们很难适应,想想也是,连国内的孩子都适应不了这种灌输式、应考式的教学模式,他们如何适应。因此,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显得浅显而可笑。

 

海归是否“转嫁”国内,也要看“姻缘”,要留的自然会留下来,该走的终究还是会走。

 

延伸阅读:法国媒体疑借中国富豪转嫁愤怒

“E网打尽”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农民工返乡潮给农村带去什么?

房地产能否强打“爱国牌”?

下一个朝布什扔鞋的将是底特律人

"票价不上浮”是一纸空谈   

普通老百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寄生模式”在互联网已经行不通

竞价排名并非不可饶恕

冒死吃河豚一说的由来

从《水浒传》看山寨机未来命运

微软,下一个全民公敌!

中国假芯PK美式幽默

赞美山寨机是对中国土匪文化的默许

抵制 只是中国民间的愤青行为

王石行为是危机公关还是灵魂觉醒?

九寨沟:不忍心触疼的最后一片天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