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范跑跑妖魔化北大杂谈 |
分类: 《乱侃IT》 |
范跑跑事件的演化,是有些匪夷所思的,人们对他的评述,多数是反面形象的刻画,但就他个人而言,蓄意炒作的目的却是收到了奇效,空前的成功.
就整个事件的过程分析,范跑跑事件初期,他所谓的逃跑论,并非就是刻意要炒作自己,更多的是一种对地震恐惧的宣泄,首先将整个事件扩大化的是范跑跑自身身份,一个地痞无赖说类似的话,只能换来周围的人的轻蔑或唾骂,不会有产生这么大的社会反响,人民教师却不一样,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而教师通常受人尊重和景仰,中国教育模式下的人潜意识下教师的话是最有分量的,而此时范跑跑的言论和他的身份极不相称,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人民教师嘴里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况且,当时的社会局势,全国上下本来就处于一片悲痛与震慑之中,这个时候公开发表丧失人性的言论,很容易就能触动人们蹦紧的神经,同样也会触痛人们的心.这便成了最典型的反面题材,而急需此类题材的便是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凭借覆盖面积广泛,信息传播便利,互动性强,不失时机的扮演了一次,满足大众猎奇,宣泄的角色,因为大众都在议论范跑跑,索性将他请来做一次人物访谈,名义上是探询人性思考,实为变向炒作,这种题材的访谈,是已经被激怒的网友的迫不及待想看到. 此类的炒作,对整个社会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我们是不是该发觉到,这个社会能够包容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也说明道德底线越来越低,范跑跑作为一个教师都能说那些话,还成了名人,又是做访谈,又是谈代言,这容易让很多人心态妖魔化,只重视成名的好处,不去想成名的过程与危害.
作为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应该被定位于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必须是,公正的,健康的,有道德标准的,如果把网络媒体形容成一个社会,这个社会就必须有健全的社会模式,有自由,就应该有约束,而评判自由和约束的标准,不能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以迎合换取生存即为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