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2009年湖南卫视《节节高声》终究以大牌艺人打歌的形式结束,这个被誉为“华语乐坛年最纯净的音乐榜单”以无比气势的强势态度出头,却迫在收视的压力之后匆匆收尾,请来了几个大腕,几个乐队组合,几个流行偶像,几个港台明星。如果说前三季的新人打榜还具有相当浓烈的音乐榜单意识,那么从第四季的改版来说它已经面目全非了。范晓萱、苏打绿、张韶涵、陶喆,怎么看怎么像流行音乐的歌友会狂欢,虽然其中不缺乏原创的歌手也不缺少好的音乐,但哪还有昔日“标新立异的新人、新歌渠道”的盛况?
《节节高声》是2009年湖南卫视为华语乐坛推新人新歌的振臂一呼,是中国新生代希望的相应云集。很多喜欢原创音乐的乐迷至今对曾经节节高声的现场图景津津乐道,“原来华语乐坛还是有星星之火的”那是骨子里都流淌着对新人、新歌强烈推荐的盛会。20多家唱片公司新人参与,三季连续的节目下来让人们真切领教了什么才是中国华语乐坛的希望。
回过头来看,我们该怎样定义2010的节节高声?节目组力邀乐坛大腕的举动看起来很牛,但实质上已经背离了节目最开始定位于中国华语乐坛的初衷,何洁、黄雅莉这样的歌手也来参与无疑是向通俗和流行的妥协。不难设想,丢掉原创音乐和推荐新人得立意节节高声还拿什么与开始要媲美的格莱美较量抗衡?其实,中国太需要这样的音乐节目将新人和新歌推向市场、展示实力,代表华语乐坛的新力量和新生命更应该借助这次屈指可数的音乐节目发扬光大、吐故纳新。节节高声你又何必为了迎合一时的流行而丢掉自己的初衷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