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2016-12-10 23:12:29)
标签:

教育

分类: 小课题资料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地球上的大气这一单元各部分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垫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

2. 教学重难点

1)      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郊环流形成。

3)      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二.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还是理性思维欠缺,这与学生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而本节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和运用上,课堂上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现象并进行推理,从而教师讲解并应用,注重学生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绘制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进行等压线的理解与分析。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自然界的热力环流来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现象→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并引导学生不断地动手达到融会贯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四.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幻灯片,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生活实验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现象验证并分析原理。

3、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六.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引入情境,创设受热不均的状况。

3

分钟

播放三国故事----火烧葫芦谷,让学生解说:

思考:上天是怎样帮助司马懿的?有无科学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为攻又如何引来大雨?

一学生讲故事;讲完学生探讨论?

借助故事,创设疑惑的情境,诱导学生动脑“想”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分钟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这种常见的大气运动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异常兴奋:教室的暖气,夏季的空调、冬季的火锅、十月一烧纸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通过生活现象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5

分钟

教师归纳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并引导学生两画

海陆、城乡、山谷的热力环流。

 

学生动手画。

通过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990hpa

 

970hpa

 

950hpa

 

1010hpa

 

A

 

B

 

C

 

低压1005

 

高压1015

 

高压1015

 

低压945

 

低压945

 

高压955

 

 

 

 

 

创设案例

 

 

3

分钟

1、 你是现代福尔摩斯:抓罪犯

2、 睿眼扫歌词:对吗?

3、 审美:海边美照你会吗?

 

 

 

 

学以致用,让学生体现到成就感。

热力环流的原理

等压力线的变化,

启发学生描绘等压力线的弯曲

 

10

分钟

引入气压概念,让学生掌握:

1.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假设AB地受热不均匀,让学生描述热力环流过程;分析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有何变化?

3.观察等压力线的弯曲与热力环的关系。

小结:无论是高空还是在低空,同一水平面而言,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而在垂直方向上,高空的高压也比低空的低气压数值小,气压低。

 

学生观察、领会,掌握过程;在空中用手画出等压线的弯曲方向。

直观教学,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电脑演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思考、回答,教师的讲解、归纳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化繁为简,一环扣一环,加深理解。

限时画

5

分钟

请绘制出海陆之间白天的热力环流并画出相应的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力线弯曲方向。

按要求画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作图,其余在下面作图。

 

 

测试教学效果,可以获取即时反馈,查漏补缺,并给予及时矫正,使所学原理真正理解,并巩固深化。

小结

课堂小结

热力环流原理

 

1

分钟

总结: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热力)→垂直运动→水平运动(环流)

思考、归纳、总结

培养归纳能力,强化理解。

 

练习

课堂巩固练习

7

分钟

引导、提示

思考并回答

测试学生运用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布置

作业

课后实践活动

1

分钟

吃火锅观察中锅中的运动。

观察思考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原理:                             实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