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籍当代著名书法家访谈之吴应辉

东越文曲罗唐生
结缘:我与吴应辉交往至今,屈指算来也有四年多,他生活工作都在朱子故乡武夷山,而且还是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校长,加上我们都是闽北人,我出生地的将乐,是“程门立雪”杨时的故乡。杨时与朱熹是理学一代宗师,我与吴应辉当然受儒学和理学影响较深,而且,我们都是在传承和守望理学文化。
的确,我这样形容雄姿英发的吴应辉的草书,着实想让他的笔墨线条、结体布局、情态气势与武夷神韵更好地交融在一起。
艺术家简介:
吴应辉,斋号墨茗居,1974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艺福建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南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平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南平市人大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武夷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入选2018年“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大展、中国(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6次,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2016年教学成果展优秀作品奖、农行杯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福建省美术书法精品展优秀作品。
东方健
吴应辉与沈亮光同师于张旭光老师,虽出同门但运笔风格略有不同,在处理疏与密的对比上,两人都讲究“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同样,重与轻的对比,也是层次分明,气韵生动,古韵高雅,直追王羲之遗风,用笔、结字皆深合二王笔意!作品线条流畅干净、利落,个别之处还加入了金石味的探索!
在学书理念和学书方法修行较深,每每读帖临帖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而随着对大量经典碑帖的深入临习,草书也逐渐成为了他最钟情的书体。
吴应辉
吴应辉说“书法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通过大量临习经典书帖,这样才能保证书法纯正的血统。”临帖必须精准,准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要写像,特别是对于草书这一尚简趋速的书体,在长期演变中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规约——草法,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很难掌握草法规律,写出的字便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吴应辉每次在书法创作之前,都会先安排半小时左右的临帖,一来让自己通过临习进入创作有个过渡,二来也是通过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对话”而获得创作的灵感
《闽北日报》报道:
吴应辉近年来醉心于王羲之手札、十七帖和孙过庭《书谱》等经典法帖。“书法艺术中,篆、隶、楷、行、草诸体,各有其结构特色和审美趋尚,但草书是最具浪漫气质、最能表达书家性情的书体。”吴应辉笑道,或许对草书着迷,也是性格使然。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闲暇之时,吴应辉也常参加与书法艺术、文化传承等相关的活动。今年遇上疫情“寒冬”,武夷山市书协发起了以抗疫为主题的网上书法展,作为武夷山市书协主席的吴应辉策划了整个展览活动,用文艺作品向抗疫英雄致敬。他参加了央视书画频道、福建省书协、书法报等主办的抗疫主题书法活动十余次,希望用自己的书法特长,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