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方启:蜚声东瀛的中国创造学家

(2022-04-05 19:15:02)
标签:

创造学家

徐方启

近畿大学

教育

分类: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日本

蜚声东瀛的中国创造学家

——怀念徐方启教授 

文/王灿明 

 

在中国创造学界,徐方启教授是一个传奇。他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公派留学的第一位创造学者,先后师从日本创造学会会长大鹿让教授、比嘉佑典教授、国藤进教授以及“知识创造理论之父”野中郁次郎教授。深知机会来之不易的他,如饥似渴地研修创造学,前后长达16年之久,回国后担任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后受聘日本近畿大学经营学院教授。因为在创造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他得到日本同行的高度评价,相继当选日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和理事长、日本创造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创造学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创造学家,他以中文、日文和英文出版专著合著21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学府、跨国公司和国际论坛上发表学术演讲,其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儒雅的学术风度,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在日本留学期间,徐方启教授就为《世界经济导报》《发明与革新》和《创造与人才》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其中既有学术论文、学者访谈,也有日本企业和学校的考察报告,可以说是中国学者瞭望世界尤其是日本创造学发展动向的一扇窗口。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做好儿童创造教育课题研究,我从上海图书馆复印过大批资料,其中就有不少徐方启教授的论文,比如《创造力开发与创造技法》《外国创造学家论创造型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欧美日大学创造学课程设置情况的考察》,在这篇历时6年的考察报告中,他将欧洲、美国、日本相关大学开设的创造学课程梳理为独立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工程学五类课程。通过学习借鉴,我也在南通大学开设了《儿童创造教育》,成为中国高校第一门儿童创造教育课程。后来申报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我又重新研读这篇报告,从中寻找线索,追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佐治亚大学教育系、德克萨斯大学教育心理学系、麻省大学教育系以及日本东洋大学、静冈大学教育系的创造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结合我国实际,悉心设计我校创造教育研究生培养方向,得到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成为全国率先招收和培养创造教育研究生的高校。事实上,像我这样通过研读徐方启教授的著述而走上创造学研究之路的学者还有不少,多年来我们是他的读者,更是他的拥趸。

20068月,中国创造学会主办的“创造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召开。这次研讨会能够邀请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十几名学者出席,也得益于徐方启教授的热心支持。时任日本创造学会会长高桥诚教授在大会致辞中充分肯定他的贡献,认为:“徐先生为学习创造学而留学日本,同时也为日本创造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连接日中创造学界的桥梁。”这绝非溢美之言,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出席这次会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访问了徐方启教授,共同的志趣使我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对我的课题研究非常欣赏,认为一位学者在短短五年内就能出版《儿童创造教育论》和《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两部专著,即使在国外知名学者中也不多见。对我所做的专题发言也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我对儿童创造的本质、创造动力和发展取向等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整合和澄清,“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哲学的高度,为中小学创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海外学者首次对我的儿童创造教育研究做出的积极评价,使我更坚定了砥砺奋进的信念。

由于徐方启教授的推荐和日本创造学会理事长国藤进教授的邀请,这年年底,我作为中国创造学会代表团成员出席了日本创造学会第28届研究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顽童的创造力:对五个案例的解读》的学术演讲,将多年来的顽童研究成果介绍给日本学界。会议期间,高桥诚教授、国藤进教授亲自接见了我们,畅叙中日友情,共谋未来发展。我的专著《儿童创造教育论》也作为中国创造学会礼物赠送日本创造学会副理事长弓野宪一教授,自此开启了南通大学与静冈大学创造教育的学术交流。此后,我和徐方启教授之间的互动越发频繁,我们共同出席一些学术研讨会,他给我推介日本和欧美国家创造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我请他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与研究”的学术顾问,邀请他来我校讲学。如今,我培养的许多研究生都将他作为人生的楷模和学术的典范。

徐方启教授的学术研究涉猎创造学的诸多领域,尤以创造经营学的贡献最大,这也是他用力最深、成果最丰的一个领域。在“创造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报告的题目就是《创造经营学:创造学与经营学的必然结合》。通过对美国硅谷“创业热”的分析,他提出构建创造经营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认为“创造经营学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创造学和经营学交叉融合的产物”。这是“创造经营学”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国学术会议上,在与会代表中引发强烈反响。不过,最让我钦佩的还是他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作风,他不仅在常州大学创立创造经营研究所,而且开出了“创造学”“创造型领导”和“创造计划”等系列课程。移居日本后,这些举措又有了更新的发展,他还创建创造经营与创新研究所,创办英文期刊《Kindai Management Review使近畿大学在不长时间内就成为了创造经营学的学术高地。他虽身在东瀛,却心系祖国,始终坚守学术报国梦。为了助力中国企业走上国际舞台,他通过本田、松下、索尼、丰田、小松、资生堂和堀场制作所的经典案例分析,深刻揭示日本跨国公司的创新战略,其系列报告由《企业管理》杂志披露后,受到中国企业家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创造经营学孕育于日本,出生于中国,成长于日本,又反哺于中国,见证了中日两国学者在创造学领域的交流合作,谱写出一曲海外学人真情报国的赞歌。

或许失去时间的人,更知道时间的宝贵。徐方启教授出生于上海,天资聪慧,少年得志,但中学尚未毕业就遭遇了“十年浩劫”,只能将最美的青春奉献给苦涩的知青岁月。直到38岁他才赴日进修,取得博士学位时已年过半百,两鬓花白。为了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他一心扑在科研上,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20189月,他在日本发起召开国际创造与创新会议ICCI2018),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的100余名世界一流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就当代国际创造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最近我意外地获知,会前他已罹患肿瘤并动过一次手术,躺在病床上的他,想的不是如何调理和休息,而是怎样做好沟通与协调,将这一会议办好。出院时,距离会议开幕仅剩三天,他坐着轮椅直接从东京返回了大阪。“作为大会主席,只要我在场,什么事都好办了”,事后他这么说。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徐方启教授,一个把朋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把学术看得比生命更宝贵的人。

作者系中国创造学会副秘书长,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