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籍女科学家庄小威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周朝晖)

标签:
庄小威哈佛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如皋storm技术 |
分类: 南通市创造发明学会 |
如皋籍女科学家庄小威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作者:周朝晖
然而,不少科学家却不买这个账。他们撰文质疑:与获奖者同时发表论文的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理应分享该奖;因为,在超分辨率显微镜领域,小威的STORM技术真正推动了这种方法的巨大发展……
庄小威,42岁,华人科学界著名的女天才,原籍江苏如皋,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这位被誉为天才的“美女科学家”,现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获“麦克阿瑟天才奖”,2012年40岁时即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昨日,记者采访了庄小威的亲人们,了解到庄小威和亲人们曾流露的所思所想。
http://news.rugao35.com/upload/editor/2014-10-11/201410111118344687ezae.jpg
“她从小就聪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禀赋过人。”在如皋市建设银行工作的倪朋朋,向本报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就是她记忆力超强。记得小时候,我爸爸教她学中国象棋,什么是将、士、象,每个棋子该怎么走,不用多,只教一遍她就全都会了,惊得我爸爸直咂嘴。”
倪朋朋说:“事实证明,她什么时候都是最优秀的那个:没参加任何专业训练,初二时她就拿了一个全国数理化竞赛第一名,后来就转到苏州中学上学。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写满的全都是庄小威的学习经验和诀窍。男生们看到她就害怕,不服不行。”
做科研强调“影响社会”
“小威前不久应邀到北京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强调她的人生字典里有三个关键词:动力、眼界、深度思考。她认为做科研很辛苦,对学问有热情才有动力,保持动力才能化解困难;选题时要有眼界,要找那些能影响社会、使多数人受益的课题;在研究时,务必深思,杜绝肤浅。”
做学问不能只“盯”诺奖
倪丽丽说,出国留美后,庄小威和以前相比,回家的机会少多了。“她总是在忙。有时回家开个会、作个学术报告什么的,都是过门而不入。对此,我们都理解。平时联系方式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前不久,她还给我的邮箱里发了她三岁可爱女儿的不少照片。”
事实上,正是缘于这种永不放弃、永远坚持的性格,庄小威带领研究团队发展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识别个体病毒粒子进入细胞的机理,并用单分子技术从本质上研究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她曾拍摄到单一枚感冒病毒如何影响一枚细胞,这是首次有科学家记录到这一过程。
http://news.rugao35.com/upload/editor/2014-10-11/20141011111854718vd3ei.jpg
此番错过并非再无“牵手” 庄小威仍然被科学界人士一致看好
庄小威的姑姑、表妹等亲人们,同样也对她抱有十足信心。姑姑庄淑宜介绍说:“小威常说做事不要浮躁、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除了积累经验、积累方法,最重要的是积累思想。她也曾和她的爸爸庄礼贤、妈妈朱仁芝多次表示,做任何事不应该为任何一个奖项去做,那样就没意思了,那绝不是人生的最好规划。她有如此良好的心态和高远的境界,何事不成?”
就在记者采写此文时,国家蛋白质中心工程师于洋发文称: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目前大多只用于固定细胞,在活细胞上的尝试较少,目前另外两个小组在做出原创性成果后,技术上“后劲”已显疲态,而庄小威及其弟子黄波等却开始调整这项技术,使它可应用于活动细胞,并尽可能缩短成像时间,其后续成果仍有望冲击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