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长
唐晓虎(清华大学)
各位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来到美丽的厦门,和诸位分享我对于阅读的一些感悟和心得。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选手唐晓虎。当我在第一次看到演讲赛的主题时,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那是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小学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读书节活动,吸引到了电视台的报道。很有幸,我和另一个女生被老师挑中去接受采访。当记者问起,我都有读过那些书时,也许是心中那份小小的虚荣悄悄爆发,我便偷偷地在书单最后多提了一本名著:牛虻。
记者似乎注意到我把“虻”字读成了“忙”,便追问道,那你还记得这本书讲些什么么?我顿时傻在了那里,瞠目结舌,更是不知所云。直到旁边的小姑娘帮我解了围,她挤开我高声地回答,流氓就是讲坏蛋的故事!
这固然只是童年的一件囧事,今日看来付之一笑便可。但我却始终难以忘怀,甚至时至今日,又生出这么一番感想:倘若让今日的我再来回答,又当如何?或许我便能正中下怀,对答如流,或许便能让记者叔叔刮目相看,鼓掌叫好,又或许还能让身边的小女孩对我钦慕有加,芳心暗许。可是,我却突然发现,若是今日之我,其实根本不会提及一本不曾读过的书籍,曾有过的那份虚荣心,早已荡然无存。我把这种变化,便称之为成长。
人都有内外之分,我们以外在观察和体验世界,却用内心去认知和感悟。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的心中有猛虎细嗅着蔷薇,有的人的心中却只有老牛啃着嫩草,曾经一路走来的兄弟却成就天差地别的事业,皆源于心境的高低之分。而心境的成长,正在与阅读。
心境的首要,在于心态。人最初总是稚嫩而又敏感的,两点一线的生活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于是但凡碰到些未曾经历过的事情,便容易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读书却正可以填补阅历上的不足。温暖的午后,泡上一杯香茗,翻开一本史书,任他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慢慢的,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那些勾心斗角的争夺,那些在黑暗中探求光明的摸索,便透过书页在你心中沉淀。
原本少不经事你,已在书香中成长为一个历经艰险的勇士,双眼即使不曾看到,心中却早有印象。再观察那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纵是光怪陆离,无一不似曾相识,折射着着古人和历史的影子,便再不会惊慌失措,反倒是更平添一份淡定和从容。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就是成长。
平和的心态之上,便是心智的培养。阅尽千帆后,往往容易陷入迷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好似今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反倒理不清脉络,看不清真相。与其终日苦思,不如开卷有益。找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抽出纸笔,打开一部哲学书,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聆听他们的言论,就像请来一位巧手的裁缝,把生活的点滴碎片串联成线,编织成网,又像找到一位登山的向导,带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你把书垫在脚下,也许你依然无法超越姚明,但若你把书垫在心里,就可以攀上巨人的肩膀。如果你把书嚼烂了,会躺在医院治疗铅中毒,但若你把书读烂了,就能在人类智慧的宝库里汲取千百年的灵气。渐渐地,你也就变得更深刻,更睿智,这就是成长。
端正了心态,提升了心智,却还需要宽广的心胸。尤其是在顶峰站的久了,就难免生出一种舍我其谁的狂妄,纵使不像星宿老仙,法力无边那般露骨,也时不时在私下里想练几手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的招式,对于不同的意见,动不动就扣上形形色色的帽子。这个时候,不妨挑一个春风扑面的清晨,找一间无人打扰的小屋,翻开几本诗集,几篇杂文,去感悟另一个世界的精彩。静下心来,试着找寻那只不曾被发现的黑天鹅,试着理解那份“砍柴牧马”的幸福……
一个个新的世界就跃然纸上,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也许你又会重拾年幼时的那份兴致盎然,去探索更广博更奇妙的天地,去接受一个更多元化的世界。对世界多一份期待,对他人多一份包容,这就是成长。
网上这几年一直流传着我校电机系一位老师的文章,说“生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它也恰恰说明,无论何时何地,人都是始终处在成长之中。当然生理成长是有年限的,比如我一直很苦恼最近几年个子没长高,头发掉不少,但心灵的成长却是没有界限的,多读几本书,让心态更平和,让心智更成熟,让心胸更宽广,我想我就在成长,你呢?
注:10月3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演讲比赛在厦门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的选手、建筑学院研究生唐晓虎以其自然大方的台风、机智生动的语言、以小见大的视角、平实思辨的逻辑脱颖而出。唐晓虎演讲中“如果你把书垫在脚下,也许你依然无法超越姚明,但若你把书垫在心里,就可以攀上巨人的肩膀”等赢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也被到场媒体称赞和广为引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