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最快需要多少年
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国人每年都在盼望诺贝尔奖,但每年都很失望!
从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的“一声炮响”,中国人开始相信华人的智慧,但直至丁肇中的获奖(1976年),这种信心才得到了延续。十年后,李远哲现身世界一流科学家之列(1986年),再十年后朱棣文震惊世界(1997年),人们似乎得出了一个“十年规律”,即每隔10年就会出现一个华人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然而,紧跟着第二年崔琦就出现在诺贝尔的领奖台上(1998年),当人们庆幸打破了这个“神话”的时候,新的神话却不再出现了。又过了一个十年,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2008年),再次印证了“十年规律”。但去年高锟(2009年)却又因为光纤研究而荣膺了诺贝尔奖。这证明了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这至少可以证明三点:一是“十年规律”根本不能成为规律,不过是年限的偶然性而已;二是华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的间隔时间不是在延长,而是在缩短;三是高锟出生在上海,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十年,诺贝尔奖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
关键的问题在于,这八个科学家是华裔,都没有中国国籍。中国的本土科学家何时可以获此殊荣,才是身处中国的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今年暑假,我认识的一个考上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说,他的理想就是“拿诺贝尔奖”。听完以后,我很震撼,我意识到中国的下一代正在努力摆脱中国的屈辱!
这两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攀升,人们对诺贝尔奖的盼望就更为迫切了,北大、清华以及众多的985、211高校乃至一些地方高校都梦想着以诺贝尔奖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的数百个研究所都梦想着以诺贝尔奖跻身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在这个“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时代,到底谁执牛耳,国人拭目以待!
究竟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何时能够问鼎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一个国家的猜想,也是一个时代的猜想,更是当今世界的猜想!
正逢国庆佳节,又是今年的诺贝尔奖公布前夕,本人发起这次特别的投票,希望大家一起来做一次预测,共同见证中国科学的进步。或许,这可能会成为中国科学的一种记忆,谢谢您对中国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