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希望的种子(王灿明)
(2009-02-24 10:35:55)
标签:
顽童家庭百事通理想教育 |
分类: 十字路口的顽童 |
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文/王灿明
再丰腴的土地,不播下种子,就不可能长出小苗,更不可能长出参天大树。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我们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不播种理想,长大以后也干不了大事,成就不了伟业。有时,甚至一个善意的欺骗,也能激发出孩子生命的活力和奋发向上的努力。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53任州长。他出生于纽约臭名昭著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环境肮脏,街斗成风。由于耳濡目染,这儿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撒谎、逃课,有的还盗窃、斗殴甚至吸毒,不少人成为社会渣滓。罗尔斯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长为一州之长。
那么,到底是什么把罗尔斯推向州长宝座的?在记者招待会上,他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
原来,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校长。当年的罗尔斯也非常顽劣,不与老师合作,经常打架,甚至相信迷信。一天,当他从窗台上跳下,被校长逮了个正着。正当他战战兢兢地等待批评时,校长却提出要看看他的手相,然后兴奋地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罗尔斯非常诧异,他长这么大,只有姐姐有一次说他能够成为一个五吨小船的船长,而这次校长却断定他可以成为州长,他默默地记下了这句话。从此,“纽约州的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一样,引导着他的每一个行为,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不再说污言秽语,每天都以州长的要求约束自我。51岁那年,他真的如愿以偿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一样,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期望对于儿童的行为具有巨大的影响,积极的期望往往会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期望则会使儿童向坏的方向发展。或许由于年幼,罗尔斯缺少奋斗的原动力,但当他有了“纽约州的州长”的目标追求时,他便树起了一面几十年都不倒的旗帜。校长一个“善意的欺骗”,就让罗尔斯拚搏了四十年,从而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个案例。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8年10月8日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教授获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帮助他获奖的是能发出鲜艳绿光的绿色荧光蛋白。钱永健长期的合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家显微成像与研究中心的主任马克·爱利斯门在接受《圣迭哥联盟论坛报》采访时这样评价钱永健教授:“他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脑,不仅因为他能够深入思考如何填补已知科学领域的空白,更因为他知道如何发现新问题。他挖掘得很深,理解问题又快,还擅长把问题的各部分统一起来看,发现新的研究工具,以此帮助其他科学家挖掘其它新问题。”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脑”的科学家,儿时患有哮喘,不能参加室外运动,他最痛苦的就是看着他的兄弟在外面玩耍。是他的父亲了解儿子对化学的爱好,给他购买了一套化学实验装置。于是,他就在自家的地下室搭起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化学实验室”,摆弄瓶瓶罐罐。他经常花上数小时在地下实验室中做化学实验。16岁那年,凭借一个金属易受硫氰酸盐腐蚀的调查项目,他在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The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中获得了一等奖。这项比赛现名“英特尔科学人才选拔赛”,是美国历史最久、最具声望的科学竞赛,参赛者以高中生为主,又称“少年诺贝尔奖”。凭借这个一等奖,钱永健获得了美国国家优等生奖学金,从而进入了哈佛大学。1972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年仅20岁。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子女,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正确地引导孩子,其实不仅仅是教会他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认清自己的潜能,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才是最关键的。
只有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才能让他们人生的脚步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