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2023-02-17 10:35:06)
黄土高原独特的地下村庄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占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形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之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地坑院也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该文化园内主要由22座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游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在2007年陕州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坑院内所展示的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体验互动性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地坑院就形状而言,只有正方形或长方形两种,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房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砌高30-50 厘米的栏马墙,拦马墙内侧有的还种些酸枣等灌木,在通往坑底的门洞四周同样也做有这样的栏马墙。这些矮墙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是为了人们在地面劳做活动和儿童的安全所设;三是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地坑院看起来美观协调。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地坑院中间地面通常还种植各种适宜的树木,植物生长高出地面,就会露出树尖尖,当人们进入村庄时,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畜叫,却不见村舍房屋,其“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据有关资料显示: 坑院的构造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掘6—7米深,长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做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窑洞高3米左右,深8一12米,宽4米左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其中一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形孤行通道拐个斜向直接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通道,称为门洞。
  这种以地坑院组成的村落,不受地形限制,只需保持户与户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就可成排、成行或呈散点式布置。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走进村庄,方看到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黄土高原最为独特的地下村庄。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地坑院出入门洞只有三种形状:分别是直进型,曲尺型和回转型。院与院之间一般是独门洞独院,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一个门洞与二至三个地坑院相连,但相对甚少。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恰逢正月十五元宵夜,地坑院灯火辉煌,火树银花,铁花四射,向游人们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节日气氛。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游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鹅之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