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学锋:文贵含蓄

(2022-06-04 22:57:27)
标签:

教育

颜永平演讲

郭学锋老师

分类: 演讲需记住的“五个一百”
                        文贵含蓄
                         文/郭学锋
       唐诗宋词在几百年的历史中持续滋养着国人的文化血脉,涵养着国人的精神品质,蕴含着令人动容的含蓄之美。
       唐诗宋词的含蓄之美体现在托物抒怀上。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通过描写蝉声之传播,在于居高而自能致远,暗示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唐代诗人刘叉《偶书》中的“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诗人用“磨损的刀”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诗人心中的复杂情绪和侠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李涉《润州听暮角》中的“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作者借助江流的悠长和边声的幽怨之长,从形、色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宋代词人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中的“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表达了友人睹物思人之情。心上人寄来的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香气,而往事云散,旧情难续。
       唐诗宋词中的含蓄之美彰显在借景言情上。王维《新晴野望》中的“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作者用“原野旷”“无氛诟”等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的景象。“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是虚写,但让人联想到初夏田间农人活跃的情景,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初晴,表达了诗人爱田园、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白居易《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散发着浓郁的春意,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与恋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王驾的《社日》中的“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古诗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诗人把田园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农民的赞赏与热爱之情。
       唐诗宋词的含蓄之美体现在用典言情上。吴融的《金桥感事》中的“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诗人通过借用“饮马”“射雕”“辛有”“魏绛”的典故,巧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深沉的爱国之情。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以此表明自己在政治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作者巧借“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辞世的好友的怀念;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借用靖康之耻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以及作者要挥师北伐,踏破重重险关要隘,直捣敌人巢穴,彻底消灭顽敌的决心。
       含蓄之美温婉深曲,如入幽邃之境,让读者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拓宽视野,升华境界,丰富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