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上午,在西安理工大学团刘冰琳同学的陪同下,本博主参观了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时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博物馆本身即为孔庙旧址,其建置可追溯到北宋末年。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

西安碑林博物馆前的宣传广告牌;
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第一陈列室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西安碑林里的“一笔虎”;

第二陈列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书法价值上,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无一不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历代君王题字的石碑,都修有单独的亭子,重点保护起来;

这些石碑上的图案表示什么呢?

历代字画的拓本是这样制作出来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艺术家们正在制作石牌上书法的拓本。

西安碑林里的古钟;

石刻艺术室陈列了西汉至唐代的圆雕、浮雕、线刻等石刻艺术品60余种,是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集中于此而建立的展室。

西安碑林博物馆东侧的走廊;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这座老子石雕像,是唐代华清宫朝元阁内的遗物。老君正襟危坐,雍容恬静,在深思熟虑的仪态中,显得温厚肃静,整个雕像端庄、恢宏。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正门的两侧有大量的历代拴马石。
拴马石桩通体区分为桩顶、桩颈、桩身和桩根四部分。桩顶的石雕造像是最引人注目和雕工最重的部分,造型式样有人狮拴马石桩、蹲狮拴马石桩、狮猴拴马石柱、人鸟狮拴马石桩等十多种类型。狮猴前肢和人臂腕间镂凿有通孔,是专为穿系马缰而为。桩颈为顶、耳之间的连结部分,多处理为双层,上层做圆鼓形、台形、带四柱的阁形或花瓣形,以承托主体造像。下层多在方柱体桩坯上划出横方型平面,上有鹿、羊,马、花、鸟、云、水等竖条状浮雕图案。桩身是上下等粗的方坯石条剥錾打琢而成。拴马石桩一般栽在大门外两边,少则一对,多则十数对。

一群韩国的小朋友正在参观西安碑林的拴马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