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问孩子什么奉献团结合作杂谈 |
分类: 美妞的成长日记 |
女儿乐乐在和她的小同学一起抬轮胎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文,题目就是“你会问孩子什么?”感觉受益匪浅,记录下来与亲们共享。
文中说到,他的一个日本朋友来中国工作,于是把孩子也带来中国,主要是想让孩子学习中文。开始的一段时间,孩子从学校回家总是闷闷不乐,说老师、同学都不怎么和他交流,他感到很孤独。这个父亲问:“那你今天有没有帮老师或者同学做些什么事情?”孩子摇头,于是这个父亲就说:“那从明天开始,你每天帮老师或者同学做点儿什么事情,然后回家告诉我。”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从学校会回来,再也不是一副伤心落寞的样子了,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这个父亲说:“我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呀?你今天都吃什么啦?老师讲的课你有没有听懂呀?我认为这些都是废话,没用!我们会引导孩子去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具有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个父亲的话让我感到很挫败,因为有些话确实是我经常问孩子的,比如,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呀?老师教没教你们新儿歌呀之类的?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呀之类的。难道这些话我都不应该问吗?我们应该问孩子什么?
我仔细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话应该问,但是我们应该换个方式来问。比如“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人欺负你呀?”我理解家长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所以才问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换成下面的说法,可能会更好些:“你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闹矛盾了吗?为什么闹矛盾呀?这么解决的?”因为如果直接问“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直接的印象,哦,我只要是在学校吃亏了,那么就是别人欺负我了,而不用管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不一定。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起因很多,也许起因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不应该只看事情的结果,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如果避免冲突;如果无法避免,起了冲突,孩子应该学会解决冲突,避免将来再发生类似的事儿。我们需要教孩子一种解决矛盾的能力,而不应该只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今天老师给你讲什么啦?你有没有听懂呀?”这些话可以问。这本身就是在教给孩子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回忆老师的讲课内容来发现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回家再进行复习巩固(好像比较适合已经上学的孩子哈),不是很好吗?而且鼓励孩子复述老师的讲课内容,不仅能够强化孩子的记忆,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就不要再继续问下去了,免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当然,我觉得那个父亲的做法很好,鼓励孩子去帮助老师、同学,为孩子培养一种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这的确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好多家长都说,现在的独生子太以自我为中心,太自以为是了,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都能像这个父亲这样,从小引导孩子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我想孩子们一定都会成为善良、开朗、乐于助人、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人!
孩子从学校回来,你会问孩子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