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74839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渤海湾环游(三十二)老龙头景区(下)
(2025-10-15 08:26:10)
标签:
旅游
海神庙
入海石城
澄海楼
靖卤台
杂谈
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处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东部起点,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走过大漠,跨过群山,从燕山山脉蜿蜒而下直冲入海,老龙头因此得名。作为海陆防御前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老老头严重被毁。1985年始,响应邓公“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历时八年经过四期工程,终于使老龙头再现昔日雄姿,成为著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老龙头景区主要包括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等部分,其中入海石城为明代名将戚继光所筑,高约三丈,有一半位于海平面以下,后来坍塌,现存浸于海水中的花岗岩基石依然可见,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是观海圣地。海神庙是古代官民祭海之所,明清两代这一带是运输军队、粮盐的重要潮河港,曾建有4座海神庙,均毁于1900年的战火之中,1988在旧址上复建了此庙。
长城是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国家记忆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遗产,长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从东到西,明长城、汉长城,丹东虎关到青海玉门关,我都到过,每次都为我们的先辈的伟大创造所深深感动,激奋。
1.
穿过龙武营
2.
海神庙前“安澜”木牌坊
3.
海神庙前三孔桥、山门
4.
山门内护海神天应
5. 护海神天佑
6.
左钟楼
7.
右鼓楼
8.
海神殿,门悬乾陵御笔“汇溟宁宴”匾
9.
殿内供奉“海神”
10.
天后宫,两侧游廊
11.
供奉天后圣母
12.
天后宫南面有两块匾额,上为康熙帝题“万里澄波”下为乾隆帝题“珠宫涌现”
13.
观海亭,深入渤海120米,是海神庙建筑群最南端的建筑
14.
亭额“观海”两字由李大章题,亭内横匾“四海永宁”为雍正帝题
15.
海神庙建筑群沿南北中轴线,分别为山门、钟鼓楼、海神殿、天后宫、观海亭
16.
渤海
17.
老龙头入海石城
18.
将台,台上正中为徐达大将,两侧为常遇春和胡大海将军
19.
明长城地理信息标石
20.
澄海楼,位于老龙头最高处
21.
澄海楼原为明初所建的“观海亭”,万历三十九年扩建为澄海楼,1900年被毁,现楼1985年后复建
22.
檐下巨匾“胸襟万里”是明大学士孙承宗题,当代已故书法家侯正荣书
23.
楼额“澄海楼”“元气混茫”及门联均为乾隆帝题
24.
殿内现有万里长城书画、诗词展
25.
澄海楼下观景台
26.
御碑亭,刻有乾隆帝多首来此留下的诗篇
27.
“一勺之多”明天启年间进士刘永基所书(断碑重立)
28.
清道光帝御制碑,1900年被毁,并被刻上外文,1987年出土复刻
29.
“天开海岳”唐代碑,传为薛仁贵征东时所遗
30.
入海长城炮台
31.
靖卤台,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初为实心敌台,后戚继光于隆庆四年(1570)改建为空心敌台
32.
靖卤台(又名靖虏台)主体采用砖砌四拱结构,设有南北双门及8个箭窗,垛墙高达1.72米从台基到战铺,总高17米,为海陆防御体系的核心枢纽
33.
靖卤台前就是入海石城22.4米(人多拍照要排队)
34.
入海石城之基石,采用花岗岩巨石垒砌,最重石块达3吨,并通过“燕尾槽+铁水灌缝”工艺加固
35.
入海石城22.4米
36.
老龙头长城(国一)
37. 显功祠,供奉在山海关与老龙头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明代文臣武将
38.
徐达(1332-1385)
39.
葛守礼(1505-1578)
40.
孙承宗(1563-1638)
41. 戚继光(1528-1588)
42.
袁崇焕(1584-1630)
43.
熊廷弼(1569-1625)
44.
朱梅(?-1637)
45.
“千秋景仰”
老龙头故事不少·,而其惨痛之处实在令人难以忘怀,1900年后老龙头被八国联军瓜分驻兵,其中日本军队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才投降撤兵,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依据旧址重建的。
历史早已翻篇,我们也要继续我们的行程,将再探另一碣石宫遗址。。。。。。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渤海湾环游(三十一)老龙头景区(上)
后一篇:
渤海湾环游(三十三)绥中碣石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