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74839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兔年深秋粤西游(七十一)参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之历史展
(2024-11-13 08:26:04)
标签:
旅游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十三行
一口通商
南京条约
杂谈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成立于2016年9月,建于清代广州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现广州文化公园内),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是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常设“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文物专题陈列展”,以大量珍贵文献史料和海内外捐赠的文物,展示十三行的辉煌历史。
馆藏文物主要是王恒、冯杰伉俪的无偿捐赠,包括广州彩瓷、通草画、广绣、象牙器、外销扇、五常家具、以及银器、珐琅器、玻璃画、水彩画、油画、漆器等文物共2400多件/套,涵盖了清代广州的主要外销工艺品。清代十三行外销的茶叶、丝绸、瓷器以及精美工艺品在欧美等地备受青睐,曾在西方引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
珠水滔滔,南海浩淼,二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扬帆起航,从1757年至1842年,清代十三行是朝廷特许的对欧美贸易特区,成就了广州历史上一段令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广州十三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名片,为广州成为世界历史名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考古鉴今,面对十三行的历史,值得我们细思!
1.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2.
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
3.
自唐代始,广州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海港,到清代更是一度成为惟一的外贸海港
4.
清代各式官船
5.
清代外贸商船
6.
瑞典“哥德堡号”船模
7. 美国“中国皇后号”船模
8.
十三行是一个地名、是一片商馆区、是一个商人群体、也是一种贸易体制。“十三行”实际是沿袭了明代的旧称,明万历后广东本地对社会有所谓“三十六行”划分的称谓,而“代市舶提举盘验纳税者”为第“十三行”,一般而言,广州十三行是称呼广州在对外贸易特区内专营进出口贸易的行商,真正名号是“外洋行”,又被称为“洋行”、“洋货行”,商家数也非固定不变,但“十三行””始终是这个商人团队约定俗成的称谓
9.
第一部分
开海设关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立粤、闽、江、浙四大海关,乾陵二十二年(1757),仅保留粤海关独家管理对欧美贸易事务,广州成为海上贸易大港
10.
乾陵二十二年(1757)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粤海关成为清政府唯一一个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11. “ 粤海关洋船牌”
12.
十三行制度,税银收入大增,成为“天子南库”
13.、
对欧美一口通商
14.
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约1760年画,绢裱水粉画,大英图书馆藏
15.
十三行图案广彩瓷器
16.
外国制角雕扇骨人物画扇,19世纪
17.
乾隆帝上逾:粤海关采办西洋奇异陈设要舍得花银子
18.
法国铸铜镀银文具架,19世纪
19.
第二部分
十三行风貌
20.
远眺黄埔
约1843年,设色版画
21.
珠江上的海珠炮台,约1800年绘,香港艺术馆藏
22.
十三行同文街一景,19世纪,设色石版画,香港艺术馆藏
23.
馆藏山水洋人纹带盖温盘,清乾隆
24.
广彩人物纹六角形带碟盖盅
25.
同文街店铺商人与外商(上)1825-1830年绘
,同文街街口(下),约1839年绘
26.
十三行靖远街入口处(上)1853年海因绘;十三行货栈图(下)约1780年绢裱水粉画,大英图书馆藏
27.
出口各式家具
28.
黑漆描金扇骨庭院人物纹折扇,清末
29.
象牙雕件
30.
铜胎画珐琅山水图提梁壶,清乾隆
31.
十三行商馆,是洋行商人建造的出租给外商经营和居住的房屋
32.
第三部分
十三行行商
行商是代表清政府对外商进行管理并拥有茶、丝、棉布等特许商品经营权的商人。除了行商之外,还有行外商人,在十三行一带从事非特许商品贸易
33.
十三行鼎盛期,行商中以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为最,五人画像是:潘振承(1714-1788)十三行总商,潘有度(1755-1820)潘振承四子,继任十三行总商,卢文锦,19世纪曾为行商首领,伍秉鉴(1760-1843)1813年出任总商,叶廷勋(1753-1809)义成行行商,实际都是官商
34.
茶叶是特许经营,只有十三行行商可以经营
35.
丝绸从生丝到成品也是特许经营
36.
主要出口商品——丝绸
37.
生丝和广绣
38.
1782年广州出口货物图表(部分),当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是个丝国、瓷国,还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各种工艺品以及传统文化,通过十三行这些财富被装上了开往西方的航船,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东方文明
39.
第四部分
十三行贸易
40.
一口通商后,广州成为华洋贸易中心,经过十三行商人的交易,茶叶、丝绸、瓷器、棉布及中药材出口量大增,也进口了毛皮、毛织品、木材、胡椒、西洋参等
41.
广彩牡丹鸳鸯纹八角盘,清乾隆
42.
广彩人物纹莲花形大碗,清乾隆
43.
粉彩花卉山石纹八角盘,清乾隆
44.
玻璃画屏竹林七贤,清
45.
玻璃画教子图,清
46.
外国人家居厅堂,大量使用中式家具
47.
主要进口商品
48.
第五部分
中西汇流
开海贸易的同时,加速了中外文化交流,东学西传,西学东渐
49.
英国青花柳亭纹碟(仿制中国同款瓷碟)
50.
东学西传
51.
中国古典经籍、文字、文学的西传
52,西学东渐
53.
天文、机械、现代医学等开始传入我国
54.
第六部分
走向近代
随着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贸易体制从此终结,十三行也走进了历史
55. 英国在印度生产鸦片,大量卖到中国
56.
从1795至1938年英国疯狂贩卖鸦片,数量激增,引发国内禁烟,进而悍然出兵发动了鸦片战争
57.
强盗的胜利,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58.
1842年十三行的垄断地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毁了十三行商馆区,从此成了一片废墟
59.
在原十三行废墟上1951年建起了场馆,举办“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6年建成广州文化公园
60.
结束语
十三行虽然有过100多年的辉煌,但这在全国来说还是很小的一个局部,闭关自大、落后挨打,这样的惨痛教训我们时刻不能忘。
十三行博物馆还有大量文物展览。。。。。。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兔年深秋粤西游(七十)广州文化公园·菊展
后一篇:
兔年深秋粤西游(七十二)参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