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024-05-17 09:12:47)
标签:

旅游

武威西夏博物馆

西夏碑

活字印刷

木版画





        从海藏寺来到市区武威西夏博物馆行车6公里约10多分钟来到馆前停车场,对面就是武威文庙,所以车停妥后我们可以到这两个地方观瞻。
         武威作为河西四郡之一,从汉代起就一直是“河西都会”,十六国时前凉、后凉、西凉、北凉都曾在此建都,成为北中国佛教文化中心,唐代武威设都督府,后期又是河西节度使驻地,宋代武威基本上由西夏统治,作为大夏政权的辅郡(陪都),在西夏近200年的统治时期,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以至于武威能够设专门的“西夏博物馆”。
        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市区(凉州区)建国街发展巷43号,文庙南面,坐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二层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的主要文物有西夏碑(国一),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由于西夏这个党项族人建立的国家存在不到200年,而后代又完全融合到其他民族,其留存世间的史料、文物不多,而此处的陈展,足以彰显党项人积极吸收先进的汉族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化,推动了西北地区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为中国元代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的重大贡献。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  武威西夏博物馆,馆前就是停车场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  武威西夏博物馆,篆书馆标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  “武威西夏历史文物陈列”展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4.   前言
      公元11-13世纪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曾经有一个有党项族建立“大夏”(1038-1227)王国,最盛时面积达到83万平方公里,与宋、辽、金等成鼎立之势,1227年被蒙元所灭,这个创造了辉煌而独特文明的王朝,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
       大夏开国,凉为辅郡,作为辅郡的西凉府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西夏兴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发现的西夏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性,这里展出的许多文物是国内所藏西夏文物中绝无仅有的,它是华夏文明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让我们走进展厅,探寻那尘封已久的西夏文化·,感悟那神秘雄浑的西夏王朝。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5.  李德明(981-1032),其父李继迁于982年反宋自立,征战20年逐步在西北开疆建州,1004年战死后继位,攻占了整个河西地区,并将都城迁至兴州(今银川),基本奠定了西夏王国的基础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6.  大夏开国,1032年李德明卒,李元昊继位,加快建国步伐,升兴州为兴庆府为首都,并立西凉府为辅郡,于1038年10月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因在宋朝西面,故史籍习称西夏)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7.  西夏前期疆域及形势图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8. 西夏前期于宋辽之间的战争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9.  铜火炮,一级文物,通长100公分,重108.5公斤,1978年武威针织厂出土,同时出土有一枚实心铁弹丸和黑火药,膛内有残余火药粉末,说明使用过,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火炮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0.  金钵,1987年武威城区曙光巷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1.  金撮,1987你武威曙光巷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2.   金碗,1987年武威曙光巷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3.   银锭,1987年武威署东巷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4.  兽头残件,2009年武威南营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5.  西夏文的铜牌、印章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6.  盛世重修护国寺,1087至1193年,乾顺、仁孝统治时期,是西夏历史上中兴盛世,乾顺天佑民安年间皇帝、皇太后发愿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大规模修建凉州大云寺,并将此寺更名为护国寺,成为皇家寺院,竣工后,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并立碑庆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7.  国保碑(国一)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8.  “西夏碑”立于天佑民安五年(1094),碑为砂石质,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08米,宽0.9米,厚0.3米,正面为西夏文,背面为汉文,成为我国极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19.  碑首高0.6米呈半圆形,正面碑额刻西夏文小篆2行8字译为“敕感通塔之碑文”,边上刻忍冬纹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0.  正面刻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内容是叙述此塔的来历、灵验和西夏修塔的原因、过程等,为西夏统治者歌功颂德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1.   西夏碑,背面刻汉释文,楷书26行,满行70字,正反面内容基本相同,但在段落次序、文字组织等略有不同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2.  背面碑额汉文小篆3行12字,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因上部残缺,现仅存下部“重修、寺感、碑铭”3行6字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3.  武威大云寺(中)、清应寺旧影(摄于1910年)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4.  西夏时期。武威是“西部天府”,从武威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当时西凉府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5. “永定四年”款的褐釉瓷罐,1991年武威古城塔尔湾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6.  武威多处出土了大量瓷器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7.   各种品种、款式的精美瓷器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8.  绘画、雕塑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29.  板画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0.  模范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1.  铜锅,1986年武威金塔镇征集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2.  八边形的木缘塔,1977年武威西郊农场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3.  六边形木缘塔,1977年武威西郊林场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4.  木版画,1977年武威·西郊林场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5.  铁犁,1996年武威钟楼巷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6.   核桃,1986年武威永昌镇刘沛村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7.  石磨,1977年武威建国街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8.  西夏文,楷书碑刻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39.  铜器、铜锭,  武威曙光巷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40.  坩埚、铜镜、武威塔尔湾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41. 各种铁制兵器、马具,1991年武威新华乡亥母洞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42.  西夏文活字印刷版本的佛经,1986年武威新华乡亥母洞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43.  金刚亥母铜像,1986年武威新华乡亥母洞寺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44.  天官铜像,1986年武威塔儿巷出土

癸卯秋游甘青(十五)武威西夏博物馆
45.  余阙(1303-1358)子廷心,元末官吏,西夏遗民,武威世家,元统元年 (1333) 进士,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至监察御史,是元朝中央地方为官者影响较大的西夏遗民

       西夏博物馆可看的内容确实很多,由于馆内光线较差,我又兼顾展品和说明一起拍,效果太差,有些说明介绍根本看不清,只能把本片也舍弃了。
        我们还要在赶在4点半前进入对面的文庙。。。。。。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