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74839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孟夏川陕自驾游(二)汉中古汉台
(2023-10-29 09:02:39)
标签:
旅游
古汉台
汉中市博物馆
望江楼
汉台碑林
从今日起开始发2023年5月15日至6月6日汉中、四川自驾游的系列博文,前些时已经发过一篇《概况》今起为第二篇。
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与甘肃、四川省毗邻,总面积27246平方
米,总人口约385万,辖汉台区和10个县。我们此行就是以汉中市为始发地。
汉中因韩水而得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发源于市域的宁强县。公元前451年,楚国在汉江
中有安康设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东汉初郡治迁入本地后仍称汉中,历代“地名漂移”(郡治、隶属常有变化)汉中名沿用至今。
汉中历史悠久,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可胜数,其中要数古汉台名声最响。5月16日我们来到古汉台参观。古汉台位于汉中
市中心,为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系
当年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刘邦在此处建王府之基。刘邦在萧何、张良的辅助下,拜韩信为大
将,经过四个月的精心准备,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灭掉三秦王,进而与项羽争霸,最后夺得
天下,以此为基,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定国号为“汉”。这大概也是我们汉族得名“汉”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汉台,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后人常将此台视为汉朝基业的象征。代有兴废,但自南宋至民国一直为汉中府署所在地。1958年,汉中市以古汉台为馆址,建立了汉中博物馆,其建筑主要依托古汉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自1970年代以来,相继修建、重修了一批建筑,整修了庭院园林,形成了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园林式风格的博物馆。
1.
古汉台,北门为新建的,也是汉中市博物馆的大门
2. “汉中市博物馆”启功题,背后就是高7米的古汉台北壁,原为夯土台,为保护古迹用砖石砌筑
3.
古汉台(博物馆)平面图
4.
由两侧台阶登上古汉台
5.
汉台,汉王刘邦在汉中修建的宫殿,现仅存夯土台基,自南向北逐步升高,南北长156米,东西宽72米,此处为第三级最高处
6.
省保碑
7.
上汉古迹,汉台上陈列有一些历代建筑构件
8.
大风歌,刘邦作
9.
皂角树,位于汉台东北角,树龄400多年了
10.
钟亭
,内铜钟高158厘米,平口微敛,其造型属南方风格,纹饰为北方钟类型,铸于明代,为传世铜钟之精品
11.
鼓亭,位于古汉台西北
12.
石鼓,又名月台苍玉,玉质,传为汉王刘邦的上马石
13.
望江楼,位于古汉台最高处,即南宋修建的“天汉楼”,现为清末民初建筑,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
14.
望江楼,舒同题,三层楼,高17.5米,曾是汉中的最高建筑,登临三楼向南眺望可见汉江,故名“望江楼”,现在是汉中博物馆馆藏宗教造像陈列馆
15.
底楼为佛教造像陈列展示
16.
天王像,清
17.
弥勒佛,清代
18. 药师佛,明代
19.
释迦摩尼,明代
20.
二楼是“馆藏道教造像精品展”汉中是道教发展的重要地区,张鲁的“五斗米道”曾政教合一统治汉中三十年
21.
玉帝侍者,明
22.
玉帝侍者,明
23.
灵官像,明
24.
仙人唐公房碑,原在城固,现立于西安碑林,17行507字,记述王莽时期城固人唐修道成仙的故事
25.
古汉台中间第二层
26.
东侧花坛有“汉台”两字
27.
第二层东侧是东华厅,现为“汉中革命史迹陈列”
28.
东华厅,曾是当年革命先驱陈浅伦从事革命活动,并创建红军第29军的地方
29.
从辛亥革命到土地革命时期汉中人民的斗争史料
30.
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汉中人民的战斗事迹
31.
汉中三位著名革命者:民主人士左明(左),红29军军长陈浅伦(中)、战斗在井冈山的何挺颖(右)
32.
西华厅,现在是“凝练的艺术——馆藏砖瓦精品展”
33.
武士俑,宋
34.
伎乐砖,宋
35.
妇人启门砖、迎门侍女砖,宋
36.
灵位砖,明嘉靖
刻字瓦,“清康熙四十五年”
37.
桂荫堂,与望江楼南北相对,建于明代,东西两面的建筑就是东华厅和西华厅
38.
桂荫堂,正在举办“汉风古韵·诗画田园
庆“五一”黎智中国画作品展”
39.
国画“泼墨为山”
40.
镜吾池,位于桂荫堂南,建于清初,长方形,长13米,宽6米,中为石拱桥,分别刻有“龙”“虎”,为汉中道署十景之一
41.
池旁一块巨石上刻有《镜吾池》诗
42.
汉台碑林,历代均有碑刻立石,至清末已有一定规模,民国十四年(1925),道尹阮贞豫建竹林阁将汉台新旧碑刻嵌立壁间,1995年5月,所存于院落间的碑刻在碑廊和南院壁间嵌立完毕,计有碑刻150余方,内容有记事、颂功、书法等类型,具有较高的史料、艺术价值
43.
国保碑(国一),“石门十三品”已搬迁至博物馆陈列
44.
碑廊两面嵌满历代碑刻
45.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刻石,距今已1580多年,字迹还很清晰
46.
《栈道杂诗》行书流畅
47.
“汉中石门
日本之师”,日本书法界第一人种谷扇舟题,尊石门十三品所代表的中国书法为老师
48.
碑廊南面就是汉台最低一级南院
49.
碑廊中亭,两侧墙上壁画,这一幅是“鸿门宴”
50.
南院东侧是“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全面介绍褒斜古栈道(下集专题介绍)
51.
南院西侧为“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摩崖石刻(下集专题介绍)
52.
古汉台东门,原出入口,进门即为南院
古汉台从南院开始,逐级升高,至望江楼为第三级最高处,现在我们是从北门入,先登高再逐级下降,虽然次序上有点反,但是南院两厅是最精华处,因此这样安排也很不错。
重点参观两个精品陈列室。。。。。。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春游闽赣皖浙(五十)福州西湖公园
后一篇:
孟夏川陕自驾游(三)汉中博物馆之褒斜古道·石门十三品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