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离云和梯田景区,我们直接前往龙泉市城南的浙大龙泉分校旧址探访,行车85公里其中约50公里高速,不到80分钟就到了。
龙泉是丽水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现有面积305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万,素有“瓯婺八闽通衢”之称,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还是世界香菇栽培的发源地,中华灵芝第一乡。2017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浙大龙泉分校旧址,位于城南芳野(原名坊下村)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浙江大学内迁,总校设在贵州遵义,并于1939年6月在龙泉开办分校,校址就选在坊下,因读音与“芳野”相似,又更文雅,于是就自然改为“芳野”了,一直沿用至今。浙大分校使用的是该村绅士曾永清在民国十年(1921)所建的“曾家大屋”,共二进七开间,还有后花园,占地面积约3亩,以此为主,后在附近还建了一些配套设施。浙大分校在此共办学7年,招生七届,约1000人,曾哺育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教授、科学家,1945年11月迁回杭州,此旧址于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剑瓷龙泉”马路旁龙泉城的标志

2. 浙大旧址公园

3.
“为了1939-1945的纪念”,龙泉分校设有文、理、工、农、师五个学院(部分学生在此学习一年后转到遵义本部继续学习),还设有一所附属小学,吸收本校教职工子女和附近村民儿童入学

4. 当年附房地基

5.
纪念墙,一块淡绿色的瓷砖就是一位曾在此生活过的浙大师生的名字

6.
姚寿臣、陆永福、戴咏雪、斯何晚······

7. 校舍“曾家大屋”正在维修中

8. 规模不小,可惜我们无法入内一看

9. 国保碑(国七)

10. 曾家大屋之门楼,中西合璧,门楼是欧洲风格,内厅土木结构

11.
“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的招牌

12.
龙泉分校“丽水市十大抗战遗址”碑

13. “浙大龙泉分校旧址”全景(图13.14.选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14. 门楼正面
龙泉市生产的龙泉宝剑,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龙泉的得名也源于宝剑。相传春秋时期欧冶子铸剑,一次在汲水淬剑时,忽然出现了“五色龙纹”“七星斗像”,人们就将铸剑的地方称为“龙渊”,把剑称为“七星龙渊剑”,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渊名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到龙泉当然要去参观一下龙泉宝剑博物馆。

15.
龙泉宝剑博物馆,位于龙泉九姑山麓

16. 一楼序厅内描写古代铸剑场景的浅浮雕墙

17.
欧冶子(约前560-前510年),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的创始人

18. 前言

19.
青铜剑(龙泉出土),春秋晚期

20. 铁剑,战国时期

21. 汉代铁剑

21.
铁剑、环首剑,晋-五代

22. 铁剑,唐-宋

23. 长杆大刀,宋

24. 铁装月牙法剑,明

25. 木装法剑,明

26. 铜装七星剑,清

27.
龙泉宝剑的历史文化与技艺介绍

28. 龙泉宝剑

29. 铜装七星剑,清

30. 铁装七星剑,明

31. 龙泉宝剑主要工艺流程

32.
龙泉古式炉灶

33. 热锻

34. 冷锻

35. 镌刻

36. 打磨

37. 装配

38.
龙泉宝剑的四大特色:剑刃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

39. 当代传世名剑

40.
有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的

41. 有作为国宝有关部门永久收藏的
42.
参加世界有关比赛获金奖的
43.
上海世博会展出的龙泉宝剑
44.
龙泉宝剑精品层出不穷
45,
龙泉宝剑制作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有一批承传人和国家级国医大师,龙泉宝剑后继有人
46.
新品、精品陈展
47.
二楼展厅
宝剑博物馆共设四个展厅,馆藏展品300多件,系统介绍了中国宝剑文化和龙泉宝剑的前世今生,为人们认识宝剑、热爱宝剑、研究宝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只是我们时间有限不及细看,尽管如此还是收益匪浅。
龙泉青瓷博物馆更是我们参观的重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