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023-09-27 08:06:20)
标签:

旅游

红塔

浮梁县衙

亲民堂

浮梁察院




          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前往浮梁古县衙景区,行车不到20公里,由于天雨我们用了约半个小时来到了游客中心,广场很大停车也很方便。
        浮梁县衙位于景德镇市北部,浮梁县浮梁镇昌江边县衙路。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历经唐、宋、元、明、清代至民国四年长达1200余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浮梁以瓷茶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各个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唐天宝元年(742),新昌改名为浮梁,为上邑(即五品官衔),因原址被水淹而县衙改迁现址。明清时期亦是五品知县(因御窑督陶官为正三品,而清代七品官没资格向三品官汇报工作,五品方有资格)。其县署品级为五品,高出一般县署2级,较高的政治地位是因为重要的经济地位,原由是当地灿烂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
        现在的县衙,基本是清道光年间(1821)重修的,据清道光《浮梁县志》中浮梁县署分布图记载,县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呈三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中轴线上分布有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六房、大堂、二堂、三堂、花厅、后花园,现存县衙主要就是在此修复后的这中轴线上的六组古建筑,占地面积2357平方米。
        浮梁县衙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衙,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衙”,又因浮梁县在古代下辖瓷都景德镇,出产瓷器与茶叶,税赋贡献多,属上邑,知县官居五品,县衙建筑规制也较高,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2019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  浮梁古城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  “望江亭”位于游客中心前广场一侧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  “浮梁”牌楼是景区大门(门票50元),下着小雨,说约有3里到里面,我们就乘景交车入内(回程为纪录沿途长廊、城楼等我们步行,以下图4-9均为回程中所摄)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  “浮梁古城”历史文化长廊,长达312米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  唐石书,由浮梁天宝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一本书,记载浮梁1600多年的要事珍闻,书后一条笔直的瓷板画直通前方城门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6.   历史文化长廊,由216块青花瓷板铺就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7.  城门楼,有城墙、主楼和角楼组成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8.  城门楼高15.6米,主楼坐落在8米高的城墙上,巍峨高大,外涂朱红,下筑券门洞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9.  三座新建的古牌坊,均为“四柱三间牌楼”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0.  千年奇桂,位于县衙前,奇桂由四棵桂花树镶嵌而成,最老的一株已有1200多年,在千年桂花树的哺育下,三棵小桂树相依生长,其中有棵小桂花树竟由千年桂花树的腹中生长,非常独特,世上少有,真是“母子连心、姐妹携手、四代同根、千年奇桂”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1.   大照壁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2.  国保碑(国八)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3.  2010年的《重修浮梁县署碑记》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4.  2013年《浮梁县署景区全面升级改造碑记》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5.  浮梁县署,两侧八字墙,所谓“衙门八字开”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6.  县署头门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7.   头门东梢置“喊冤鼓”,击鼓申冤,知县闻声即坐堂审理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8.  头门西梢立两碑,告诫告状人,以严肃法堂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19.  入内第一进衙院,两侧分别是缴纳各种税赋的地方,这边是“瓷税”、“矿税”、“碳税”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0.  这一侧是办理“茶税”、“盐税”、“户税”的地方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1.   浮梁产茶,据记载有的年头其缴纳之茶税竟占全国的八分之三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2.  景德镇被誉为“瓷都”,民窑众多,所以瓷税也是浮梁县的主要贡献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3.  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官员的地方,中门只供知县和上级官员通过,东门供一般人通行,西门专供囚犯进出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4.  仪门内第二进衙院,两侧为县衙六房,左侧为“吏房”、“户房”、“礼房”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5.  右侧为“刑房”、“兵房”、“工房”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6.  县署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7.  大堂,就是正堂、公堂,面阔五间,体现出五品县衙的气势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8.  正堂,取名为“亲民堂”,“海水朝日图”象征清正廉明与上悬“明镜高悬”匾异曲同工,意即告诉百姓本知县办案廉明、公正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29.  古代县级职官设置及主要职能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0. 大堂与二堂之间四合院两侧厢房为知县的书启师爷、刑名师爷办公的地方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1.  二堂“琴治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上级和外地官员,商议政事的地方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2. 堂内悬“正大光明”匾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3.  三堂,是知县办公及居住的地方,一些重要案件也常常在此密议,东厢房为居室,西厢房为侍从住所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4. 入内三堂,上挂“清慎勤”牌匾,是流传最广的“官箴”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5.  花厅,是平时知县回避政务,茶余饭后休息、招待上级同僚好友的地方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6. 西路还有不少附属设施和办公用房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7.  监狱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8.  督捕厅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39.  典吏厅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0.  后花园“逸园”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1.  丰乐亭,江南园林之一景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2.  采茶女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3.  制茶(晒青)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4. 品茗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5.  香山别墅,清康熙初年,浮梁人在县署东北高埠上修建,以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他青年时期曾随其兄时任浮梁主簿的白幼文寓居浮梁,后在其诗作《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此浮梁即今之浮梁县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6.  醉白堂,香山别墅内厅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7.  “浮梁察院”,始设于唐,是依法监察地方官员履行职守惩治犯罪的独立机构,在全国这是唯一的一座“察院”遗存,它身处浮梁衙署群东路,但不隶属于浮梁县衙,属于独立机构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8.  “育正堂”,为察院首进大堂,察院也是正堂、二堂、三堂规制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49.  “严肃纲常”,为正堂匾额,提醒官员遵纪守法、严守纲常、勤政清廉、国法无情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0.  浮梁红塔,位于浮梁县衙东南,即历史上浮梁县县城西南角的太平坊,始建于宋建隆二年(961),经79年建造至宋康定元年(1040)建成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1. 国保碑(国八)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
2.  大圣宝塔,又称“西塔”,后因受雨水侵蚀使塔身通体被外渗的红壤浆液染红,故俗称“红塔”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3.  红塔通高40.47米,七层六面,由须弥座、七级塔身和塔刹组成,塔身用大型青砖实砌,每层均用青砖叠砌出外挑平台,不设钩栏,各层均设暗层,且建有楼梯供人登临内计14层,采用内体空筒式穿壁绕平座结构,属砖体楼阁式佛塔,被誉为“江西第一塔”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4.  红塔筑于青石铺就的基础之上,底部为青石须弥座,南北有石阶至一层壶门,一二层叠涩单檐,一层檐下砖雕大斗拱,由一层北侧壶门进入塔室,沿塔梯可登顶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5.  塔身青砖砌筑,一二层砖砌叠涩单檐,三层及以上为砖砌叠涩重檐,檐中嵌牙砖装饰,檐下砖雕斗拱,七层檐角还残存所挂铁铃,塔身除二层设两个壶门,其余各层均六面设壶门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6.  顶部为单独一层的刹座,与塔身协调一致,上置铸铁塔刹,塔刹由覆钵、仰莲、三重相轮、宝盖、宝瓶串接而成,宝盖有铁链与顶层檐角相连。千年古塔素有“浮梁城徽”之誉

春游闽赣皖浙(二十一)浮梁古县衙·红塔
57. 古城、古塔、古衙,成就了“江南第一衙”之美名

        浮梁古衙建筑群东路还有县丞、三班多处办公处,西路二堂、三堂、金公祠,现在为廉吏展室,可发的图片还很多,这里就免了,总之,处处体现了五品县衙的独特之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我们前往祁门。。。。。。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