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023-09-24 08:06:44)
标签:

旅游

御窑博物馆

御窑之光

御窑之器

御窑之魂




         御窑博物馆位于景德镇珠山中路187号,景德镇御窑厂考古遗址公园内,占地面积9753平方米,是科技类传统工艺专题博物馆。创建于1997年10月,1998年8月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年11月18日博物馆正式开馆。
         2013年1月17日“景德镇官窑博物馆”更名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2016年开始动工修建新馆,并对古建筑进行修缮。2021年5月18日御窑博物馆复建和修缮完成,并恢复开馆。现有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有大小不一、体量各异的8个线状砖拱体构成,与整体考古遗址公园和周围环境有机融合,建筑荣获“文化-博物馆”类别评委大奖和“未来建筑奖-最佳文化建筑”金奖,这两个被誉为“建筑界的奥斯卡”重量级殊荣。
       御窑博物馆陈列根据需要进行轮换加常设的方式,主要保藏和陈展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修复的元、明、清官窑落选贡品瓷,藏品有470件套(2019年末数),其中珍贵文物421件,有不少是内外孤品、绝品,连两岸故宫博物院也没有的宝贝,我们得以一饱眼福。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 御窑博物馆(航拍图,取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  博物馆入口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  序厅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  第一章  御窑之光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  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碗,明洪武(1368-1399)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6.  青花地甜白龙凤纹梅瓶,明永乐(1403-142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7.  素三彩鸭形香薰,明成化(1465-1487),此类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均未见,世界各地也不见馆藏,而此处却有较多残片,修复了六件(一件首都博物馆藏)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8.  青花缠枝菊花纹盆,明洪武(1368-1399)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9.   青花大龙缸,明正统(1436-1449)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0.  青花开光双凤穿花纹长方炉,明宣德(1426-1435),孤品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1.  甜白釉镂空锥花三壶连通器,明永乐(1403-1424),孤品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2.  青花海水江崖纹双耳三足炉,明永乐(1403-142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3.  青花镂空方胜纹绣墩,明正统-天顺(1436-146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4.  蓝釉盘、天青釉碗,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5.  黄釉地龙纹碗,明成化(1465-1487)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6.  红釉盘、褐釉描金小碗、黄釉盏,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7.   第二章  御窑之器
        明清两代的御窑瓷器,无论品类、造型、纹饰、工艺,均代表着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并与朝廷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历史上,御窑生产鼎盛之时正是社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之际,而当御窑管理松弛、产品日渐粗糙之时,则是国力日下大厦将倾之际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8.  各类瓷器残片的年代款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19.  洁素莹然,永乐帝对御窑瓷器情有独钟,尤喜甜白釉瓷,从出土的永乐御窑瓷器来看,甜白釉瓷器器型最丰富,最能代表永乐御窑瓷器烧造所取得的成就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0.  甜白釉印缠枝莲纹高足碗、甜白釉十棱葵瓣式洗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1.  宣德最爱,御窑出土的宣德朝御窑瓷器中,种类以蟋蟀罐最为繁多,有仿哥、仿汝、仿龙泉釉和青花等品种,结构有座盖式和平盖式两大类。但如今两岸故宫博物院均鲜有收藏,可能是当时宣德帝的母亲张太后为防正统皇帝(年仅8岁登基)玩物丧志而全部毁去,这里反可填补空白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2.  青花瓜瓞纹蟋蟀罐,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3.  青花缠枝牵牛花纹出戟觚,明正统-天顺(1436-1464)
    花卉清供,此期瓷器均无落款,所以过去以为御窑断了,实际是品类众多,且质量也很高,2014年御窑遗址出土了一批正统至天顺时期的各式花瓶,充分说明宫廷内延续着宣德时期的“花木”之好,庭院、居室、书斋、祠堂内,花器已是必不可少的陈设,并对于各种场合花瓶的摆放组合已形成一些固定的搭配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4.  青花缠枝莲纹莲口双耳瓶,明正统-天顺(1436-146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5.  青花团花纹连坐象耳瓶,  明正统-天顺(1436-146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6.  青花缠枝花卉折肩双耳瓶,明正统-天顺(1436-146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7.  青花梵文盘,明正统-天顺(1436-1464),应为国礼赠送外国之用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8.  一枕清幽,瓷枕流行于宋元时期,明代御窑鲜有烧造,传世十分罕见,2014年御窑遗址出土了数量庞大的正统至天顺朝青花如意形枕,有10种不同的花卉纹饰,可能与明英宗“夏不挥扇,冬不近炉”的生活习惯有关,英宗及其嫔妃以瓷枕纳凉来度过炎夏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9.  淡雅清新,成化帝更喜小巧、精细、淡雅之物,成化期青花瓷一改明初以来的浓墨重彩,而达到玲珑秀气、淡雅清新的新的高度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0.  青花缠枝莲纹天字盖罐(斗彩半成品),明成化(1465-1487),天字盖罐可能为皇帝储酒·用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1.  青花瓜瓞纹碗、青花松竹梅纹盘明初,明成化(1465-1467)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2.  青花鱼藻纹盘、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明成化(1465-1487)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3.  娇黄傲世,黄釉瓷创烧于明初,是明清时期皇家控制最严的一种色彩,专为皇帝、皇后日用或祭祀使用,并以弘治所烧造的最为著名,公认为历史上低温黄釉瓷的最高水平。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4.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黄地青花狮子戏球纹盘,明弘治(1488-150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5.  黄地青花云龙纹碗,明弘治(1488-150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6.  复兴彩瓷,由于弘治帝提倡勤俭,御窑釉上彩瓷烧造进入低潮,而正德帝少年登基他的审美及兴趣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造成正德窑成为瓷器色彩较为丰富的一朝,复兴了彩瓷烧造,为嘉靖、万历朝“大明五彩”大量烧造奠定了基础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7.  绿地青花团螭龙纹碗(半成品),明正德(1506-1521)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8.   斗彩几何纹六足敛口盆、绿地青花填红彩团螭龙纹碗,明正德(1506-1521)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39.  冠绝古今,清康雍乾时期御窑继续发展,以乾隆朝唐英任督导窑务时的制品为最佳,在其带领下,御窑继承了历代制瓷工艺的精华,所仿历代名瓷几乎无所不有,同时吸收东、西方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制瓷工艺,堪称“冠绝古今”,并有“唐名”之称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0.   青花竹纹碗、茄皮紫釉锥缠枝石榴纹盘,清雍正(1723-17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1.  绿釉锥八吉祥纹碟,清雍正(1723-17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2.  红釉盘、青白釉锥海水绿彩龙纹盘,清乾隆(1736-179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3.  黄地绿彩锥云龙纹碗,清乾隆(1736-179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4.  龙凤纹建筑构件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5.  黄绿釉方胜纹建筑构件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6.   瓷质下水管到构件,明洪武(1368-1398)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7.  御窑之魂
      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以其独特的制度保障,成为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探寻者和发展的主导者,持续带动了景德镇民营瓷业的发展,17-19世纪,景德镇成为了全世界用瓷最主要的供应地和瓷器生产技术的输出地,世人赞为“天下瓷都”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8.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明永乐(1403-142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49.  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明成化(1465-1487)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0.  官样制度,《大明会典》载“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官样即由宫廷画师设计制作的样稿,至清代已有纸质官样、实物官样、木质官样等,所以,从瓷器设计的第一步开始,就有了严格、完善的官样制度作为保障,为御窑瓷器的精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1.  黄地绿彩堆塑云龙纹盘,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2.  白釉双耳三足炉,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3.  巧思勤试,明清两代500多年,在皇帝的要求下,御窑工匠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尝试生产新的瓷器品种发明了大量单色釉瓷品种以及镂空绣墩、镂空转心瓶、镂空交泰瓶等诸多“鬼斧神工”型器,创新了青花加矾红彩、斗彩、五彩等多种色彩搭配工艺,御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试验品、半成品和相关遗迹,为研究御窑的生产工艺提供了十五证据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4. 酒蓝釉锥云龙纹罐,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5.  青花地红彩折枝宝相花纹八方花盆,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6.  甜白釉锥花卉纹僧帽壶,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僧帽壶,明宣德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7.  青花镂空松竹梅纹绣墩,明正统-天顺(1436-1464)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8.  仿哥釉象耳四方倭角瓶,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8.  粉彩黑帝描金王华纹盘,清光绪(1875-1908)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59.  粉彩龙凤纹盘。清光绪(1875-1908)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60. 青花伊斯兰式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61. 红釉鱼篓尊,明宣德(1426-1435)


春游闽赣皖浙(十八)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62.  七帆船模型,当年就是这样的船把瓷都的各式瓷器运往海内外,开辟了水上丝绸之路又名“瓷器之路”

           破碎的瓷片也曾被精心塑造、绘制、烧造,但最后是功亏一篑,最终没能走出御窑厂的大门,被掩埋地下。但它们也封存了众多的奥秘,使今人从中得以发现颜料的探索、烧造的挑战、工艺的欠缺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基础,是我们在新时代瓷器走向世界的基石。
        可看的东西很多,纪录有些繁杂,仅供喜欢者参考。。。。。。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