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东岳庙出城往东北约15公里,我们来到东峰镇凤山茶场路口,一国保碑“北苑御焙遗址”赫然在目,于是停车在村边,开始我们的探访,实际上遗址有数万平方米,包括多处遗迹,而我们欲探访的凿字岩摩崖石刻则在山上,从路口入内约走半小时。
北苑御焙遗址为北宋遗址,北苑御焙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闽王龙启元年(933),持续上贡时间长达458年,因该园地处闽都北部,故称“北苑”。历史上有“北苑贡茶名冠天下”之誉。其黄金时期曾设有官署行衙,建有御茶堂、御泉亭、乘风堂、凤凰阁亭、御茶院等,以及众多的碑碣石刻,惜大都已湮灭无闻。
北苑遗址发现于1980年代初,首先发现的巨幅石刻内容引起了文物及学术部门的关注,1990年代中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石刻附近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御茶园遗址50多个遗迹单位,计600多平方米,其中有龙井、砖、建筑墙基、台基、挡土墙、院落、道路、天井、水沟、水池、陶水管、砖土灶、灰坑及大量的陶瓷器,证实此地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400多年的宋代北苑御茶园遗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路口一株古木

2. 国保碑(国六)

3. 北苑遗址分布(大概)示意图,包括六个自然村

4.
层层梯田茶园

5.
北苑喊山,北苑是皇家御茶,每年春季开采、造茶时,地方官员在惊蛰那天会组织举行喊山活动;负责监制北苑贡茶的官员和建安县丞登台喊山、祭礼茶神,鸣金击鼓、鞭炮齐鸣、红烛高烧,台下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声震山谷。欧阳修诗曰“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芽”

6. 御泉亭遗址,原亭盖在龙井上面

7. 御泉、又称龙井,经发掘再现

8. 明《北苑御泉亭记》复刻碑

9. 一路上山,自然风光

10.
北苑乘风堂遗址,在凤凰山最高处,堂侧有石碣,在1980年代文物普查时发现

11. 凤凰山

12.
凿字岩,是一处独立山岩,高约4米,宽约3米,1989年在其上盖亭以保护此“凿字岩”

13.
北苑遗址的发现,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林屋晴三曾两次考察北苑,为找到日本茶道的鼻祖——北苑而激动万分,欣然捐资修建此保护亭

14.
凿字岩刻有当时主管北苑茶事的茶官柯适题记一篇,竖8行,行10字,字径25厘米,楷体
全文如下:
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署曁亭榭,中曰御茶堂,后坎泉甘、字之曰御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

15.
其背面阴刻南宋嘉定年间游记一则,多字已难辨认

16. 现在这里正在重创当年北苑茶业的辉煌
从北苑回建瓯城已经12:45了,我们找地方简单用了中餐,就前往南平建阳区的宋慈纪念园。八十多公里我们用了约80分钟来到了崇雒乡昌茂村宋慈墓的所在地。
宋慈(1186-1249),宋嘉定十年(1217)中进士乙科,一生从县主簿到最后任广东经略安抚使,20余年官宦生涯中,先后四次担任高级刑法官,长期从事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留下五卷《洗冤集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比西方国家最早的法医专著意大利人菲德里的著作要早350年,被称为世界法医的鼻祖。一部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曾经风靡一时,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此行我们当然要去瞻拜一下。

17. 宋慈纪念园,入口牌坊

18. 导览图

19. 宋慈——世界法医学之父

20. 宋慈亭

21. 宋慈纪念馆(没开放)

22.
省保碑(1961年福建省政府立)

23.
《重修伟大法学家宋慈墓碑记》,大碑刻于1957年,新碑是翻刻1957年所刻的内容

24.
谒墓纪念碑“献给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
业绩垂千古 洗冤传五洲
中国法医学会筹备会议代表谒墓纪念
公元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八日”

25.
宋慈墓,为石砌穹隆形封土堆,坐西北朝东南,1957年、1982年曾两次整修,拓宽墓道,建亭纪念

26.
1955年在此处寻得断碑“慈字惠父宋公之墓”,地点与道光《建阳县志》所载相符,于是得以确认,现碑不知是否依样新做的(不见断痕)

27. 清廉池,位于墓前东南方

28.
清廉池水面不小,中有栈桥

29. 池中清风亭

30. 墓区古木参天
宋慈身体力行,对于法医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法医专著《洗冤集录》曾被世界上很多国家译成本国文字出版。我们向这位先贤致敬!
接着我们前往武夷山遇林亭窑址。。。。。。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